第10部分(第3/4 页)
…
每一栋吊脚楼藏着一节历史,一段故事。
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血泪与悲壮。
城是战争的起始,也是战争的终结。战争息了,城留下了。“万马归朝”的风水宝地永顺老司城。土司“宠幸”的永顺新司城颗砂。“土家文化孤岛”的永顺双凤。洗尽铅华的“河岸上的村子”列夕。霸气十足的王村……
于大观山半腰弯弯的甬道上,眺望王村——酉水之滨,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依山逶迤,重重叠叠,直贯山腰,成五里长街。青石板铺就的街沿,岁月流转,锃亮着清冷的光泽。一条幽深的古巷,在悬崖上缠绵起伏。一樽旁若无人的吊脚楼,宛若一位临水而憩的哲人。一抹瀑布,从王村东跌向酉水,势若奔马,亦如巨龙翻波,气吞云雾。别致的走马转角楼,在阁式穿斗结构的建筑里,掏出一节长长的木柱形成吊脚而得名。高翘在走廊两端顶盖瓦面的奇崛的飞檐,在华灯初上之时横空刺出,高扬着睥睨群雄的傲气,飙出一股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
这是酉阳雄镇,划疆而冶,铸五千斤铜柱为证的金属古城!
苗寨里不屈的凤凰
随酉水而下,至青鱼潭后再朔古阳河上,至源头古丈默戎镇。
从苗歌、花鼓、猴儿鼓、苗拳中穿过,便置身于九龙村了。
村寨背后有座高山,九龙河自山麓绕过,“河跋”200米,山崖耸峙,峭壁有洞,洞如嘴开,洞不深,高20米,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有如人间仙境。洞口平台处,10具半遮半露的棺木一字排列开来,身世哑然。白花花的骷髅,仿若附着苗人不屈的灵魂。中有一副棺木保存完好,无腐烂痕迹,打开棺盖,有副骨架,大头粗骨,随葬仅有一铁兵器,锈迹斑斑,刀柄为红布缠绕着……
关于住:包容全是胆识人(3)
这是1985年。考古发掘者为古丈县文化局的伍秉纯。17年后,即2002年,伍秉纯成功破解了棺棂主人身世之谜,他便是如雷贯耳的“苗王”龙廷久(1872—1920)。
苗王龙廷久,与谭嗣同、杜心武、黄兴、秋瑾、向恺然等并称湖南近代十大武术名家,古丈县西英保(今默戎镇)九龙寨人。贫寒苗家出身。他6岁时便在父亲的培养下练站“黄豆桩”、“援手”。15岁时尽得父传,走桩似猛虎,出拳如流星,舞棍像毒蛇。
1887年,龙廷久拜原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将欧庆远为师。3年艺成后,他赴四川峨眉山学艺,拜高僧光明真人为师,习击水技1年,手插豆功1年,练“神鞭”1年。用一长麻绳套上铁齿耙,对准碗口粗的树干往上套,直练得该树被连根拔起,此称“神鞭”。之后,龙廷久回九龙寨,拜云游道人胡任明为师,苦练3年,学成“36把飞刀绝技”。随后,龙廷久在沅陵溪子口教拳时,遇白莲教义士、武当高道抨手梁化明。二人同到古丈风景绮丽的天桥山,拜师入了白莲教,学习武当内家拳又是3年。
1904年,30岁的龙廷久将峨眉拳的外力,武当拳的内气,岳家拳的短打,糅合到自己祖传的苗拳中,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苗拳。
刚毅正直是湖南人的本性。龙廷久更是这样,他处处为贫苦苗民做主。丫角山苗民危显荣被保靖土匪王明福捉到米西沟。龙得知后立即派徒弟将王明福的丈母娘及随从捉到九龙寨,迫使王明福交出了危显荣。土匪杨松廷曾被龙廷久惩罚过,他不思悔改,继续为害乡里。一次杨松廷在沅陵县傅家坪抢了一名妇女。龙廷久闻讯后抓住了杨松廷,救出了民女。民国七年(1918),龙廷久在九龙洞杀猪宰牛,接纳李家寨“客民”加入苗堂,并经常为各族人民排难解纷,扶危济困。
民国八年,即1919年,湘西一带水、旱灾相继而至,农作物颗粒无收。军阀政府却捆打苗民代表,严令催交。古丈岩头寨苗民龙林珠不服,被税官毒打,碰巧龙廷久路过,便上前与税官评理。税官又向龙廷久出招。龙廷久仅“反劈柴”一招,将税官撂倒在地。“龙廷久,你敢打税官,想造反吗?”税官向龙廷久吼着。
“反了,老子今天就反了!”于是,龙廷久带头起事,消息立即传遍了苗寨山乡,苗民纷纷加入龙廷久的苗堂,公推龙廷久为苗王。龙廷久一面打出“抗捐罢税”的旗号,一面秘密串联,联络各县苗堂。
龙廷久从默戎镇向西,顺“西南官道”,到了保靖,后又至花垣县境,来到了茶峒。这个湘西静谧的驿路古镇,是个鸡鸣三省的地方,后来成了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
上了老洞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