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1/4 页)
拉拢徐阶的手下,特别是被徐阶指定为新继承人的赵贞吉。只要赵贞吉愿意和张居正合作,说服徐阶交出大权的话,张居正和赵贞吉就能有高拱、谭纶一样的势力范围。隆庆皇帝也利用大臣自顾不暇的机会,和李贵妃等人统一思想,至少不能让内宫这么乱下去。这样下去只会分化皇权势力,让大臣们掌握更多的资源,让皇亲国戚们看笑话。
几天后谭纶再一次来到这里,主动和秦泰说起了外面的局势。秦泰让展小小在外面守着,里面只有谭纶和秦泰两个人。秦泰想知道外面的事情,谭纶也需要找一个自己人说说话,发泄一下心里的郁闷。秦泰猜的一点也没有错,外面的局势一点也不乐观。首先取得胜利的不是高拱和谭纶,也不是张居正,而是局面最复杂的皇宫。隆庆皇帝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说服了李贵妃和冯保,几个人暂时统一了思想。隆庆皇帝宣布了李贵妃儿子当太子的命令,并默许冯保在不久之后正式接管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一职务。作为条件李贵妃和冯保不能针对隆庆皇帝和孟冲,不能暗中对付隆庆皇帝和孟冲。一旦孟冲出事的话,冯保就不能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永远不会有机会回到皇宫。隆庆皇帝一旦意外死亡的话,李贵妃的日子不但没有可能继位,而且李贵妃将要为隆庆皇帝陪葬。为此李贵妃和冯保,不但不能对付隆庆皇帝和孟冲,而且要保护好隆庆皇帝和孟冲。
听说隆庆皇帝彻底整合了后|宫的消息,本来和张居正准备打持久战的赵贞吉,马上清醒过来。赵贞吉和张居正经过一夜的长谈,订下了一个基调。赵贞吉找到了故意在京城附近逗留的徐阶,劝说徐阶和张居正合作,力捧张居正出任内阁次辅和高拱抗衡的同时,也要求张居正推荐赵贞吉进内阁。由于张居正需要徐阶的支持,也由于内阁高拱和谭纶联手,张居正一个人独木难支,所以张居正答应了赵贞吉的要求。徐阶的势力全力支持张居正上台,张居正的人力保赵贞吉进入内阁。自此之后那边高拱和谭纶两师徒联手,这边有张居正和赵贞吉两师兄弟同心,双方实力相当。
相比之下高拱和谭纶的效果不明显,虽然争取了几个中级官员,但是更多的人不看好他们,要求退出他们的联盟。在隆庆皇帝和张居正的暗中操作下,一部分地方衙门已经公开宣布不听从高拱的内阁命令,要求改组内阁。高拱只好向隆庆皇帝要求退阁,重新组建新的内阁。隆庆皇帝虽然想整合内阁,但是一时间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由高拱继续当内阁首辅,组建新一届内阁。只不过这一届的内阁权力分化很厉害,高拱不再是一言九鼎的内阁首辅,要是没有其他几个内阁成员的支持,高拱的内阁首辅的命令犹如一张废纸。张居正由于年纪关系,还有资历不够,所以只好成为内阁次辅。其实不光是隆庆皇帝和高拱,就是一般的官员都知道,张居正才是内阁真正的掌权人。高拱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性人物,只要张居正觉得条件合适了,随时都可以取代高拱成为新一届的内阁首辅。内阁三辅和四辅都不是高拱的人,也不是张居正或者赵贞吉的人,平时就是“墙头草”类型的人。谭纶怀疑这两个人并不是真正的“墙头草”,他们是隆庆皇帝的人,主要目的就是不让高拱和张居正联手,挑起双方之间的矛盾。由于张居正的干预和参与,谭纶虽然依然在内阁,但是不但没有进前四,而且依然是内阁的“老末”。在谭纶排行之前,还有一个名额,最后给了张居正的盟友赵贞吉。这届的内阁很滑稽,内阁首辅不是最有权威的,次辅反而主持内阁事务,首辅的得力助手虽然进了内阁,但是是最小的一个。最大的不管事,最小的管不了事,高拱和谭纶成为了大家的笑柄,为此高拱和谭纶这几天很不开心。高拱以身体有病为理由不去内阁,反正去了也不能拍板决定事情。谭纶躲进兵部,除了每天去应个卯之外,不参与内阁讨论和决定。新的局面已经定型,隆庆皇帝同意了后|宫,张居正控制了内阁,高拱和谭纶暂时败北。
由于新的局面形成,秦泰的事情也有了变化。力保秦泰出山的高拱和谭纶失去了话语权,不能推荐秦泰出来任职。想要秦泰死的徐阶离开了朝廷,孟冲也不准备给自己找麻烦,所以没有人要秦泰一定死。张居正代表内阁对秦泰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不表扬、不批评、不关押、不留用的“四不决定”。张居正认为秦泰夫妻没有留在京城的必要,但是不能去南方,也不用回老家。张居正建议将秦泰夫妻留在北直隶一带,以候补官员的身份帮助北直隶一些衙门整理卷宗。没有朝廷的命令不但不准离开北直隶,而且不能擅自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样也就是说秦泰夫妻不能查案,不能直接接触命案了。这对秦泰来说,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