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有一些超凡的智者视若无睹,悲哀的愁人空怀愤懑,但苍白的面容下其实都是心潮难平。看起来乱世多隐者,然而,真正的高人并不能真正逍遥世外,无论是箪食陋巷抑或是垂钓江渚,他们皆如同身登蓬莱而遥望齐州,九点烟云中,往往慨然浩叹。
所以说,总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决定了乱世不会长久,愈是黑暗,期待光明的程度也就愈为炽烈,尽管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需要多大的代价。
代价再大,光明也会到来。天下势乱久了,到了该治的时候了。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定都长安(今西安市),再一次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隋。
公元605年,杨广与朝廷大臣密谋,害死文帝,矫诏缢死太子杨勇,踏着血腥之路,坐上了隋朝皇帝的宝座,改年号“大业”,史称炀帝。
登位之初,炀帝“发天下丁男,年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全部去筑河。“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两项开凿运河的浩大工程自大业元年(605)3月动工,到8月就全部完成了,历时不足半年,工程规模之大,进度之快,堪称中外工程史上的奇迹!
其中固然有黄淮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开挖,沿途又充分利用天然河道和历代开挖的人工河道,在工程量上大为减少的原因;其中固然有此时冶铁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开凿运河所需的工具制造有保障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隋炀帝不顾民生,滥用民力,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乃至苦难,整个社会为此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
无名氏在《开河记》中这样记载此时筑河的情景:“男丁不供,始役妇女”,以至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
唐代文人韩偓描写过隋朝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
隋炀帝派遣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
主管修河的酷吏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
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为此运河,多少家破,多少人亡!
运河啊,你的堤岸是由民夫的白骨筑起,你汨汨流淌着的是河工的血和泪!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劈开砥柱(1)
公元618年5月,炀帝在江都被叛将令狐行达用巾带缢死的消息传到长安的当天,李渊立即废掉了杨侑,自己称帝,是为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一个新的王朝,在战乱与血泊中诞生。
在全世界所有的大河中,惟有黄河的身躯里是“一石水,六斗沙”。在它冲出黄土高原一路东下时,每年挟带而来的泥沙高达16亿吨。有人计算过,倘若将黄河携带的泥沙堆成两米高一米宽的墙垣,它的长度可绕地球20多圈!辽阔的华北平原,就是它古老的得意篇章;而六千平方公里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则是黄河自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百年中的即兴之作;直到今天,它仍然借着丰水季节的肆意横流,每年在入海口的地方信手捧出约三万余亩的“小品”!
这样的黄河对汴渠的影响是巨大的。只要黄河稍一感冒,整条汴渠就会跟着打喷嚏:淤积壅塞,漕运中断。
唐代初年,每年初春都要征发附近州县的男丁“塞长茭,决沮淤”,疏通堰口,修治渠道。
开元十五年正月(727),面对汜水堵塞,漕运不畅的问题,洛阳人刘宗器曾上奏:请塞汜水归汴河口,于下流荥泽界开梁公堰,置斗门,以通淮汴。
玄宗照准。
工程自从2月上马,开挖至6月成渠。没有想到的是,“新渠填塞,行舟不通”。玄宗一听,急了:看来必须动大手术才行啊!他当即令将作大将范安及“发河南府、怀、郑、汴、滑、卫三万人疏决,开旧河口,旬日而毕”(《唐会要》)。
自黄河入渭水的漕运路线,黄河三门峡是必经之地。黄河至壶口,一声短吟,撩起泻天瀑布;及抵龙门,换成一阕长吼,搅出的是动地狂飚!这里的砥柱之险,历代都视为畏途:
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