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入了北伐队伍。父亲在1927年上半年几次写给母亲的信里,都讲到这件事:“我因雪亚由陕州退至汝州,形甚仓皇,未得相从。于本月初二始搭车到洛,旋于初五日步行赴汝,计一百八十里,两日即到。饥渴劳顿,苦不堪言。我所以甘受生平所未受之苦者,因雪亚听从吾言,已诚心加入革命,不能不前往帮助。刻镇嵩军开至禹县一带,听候冯总司令玉祥命令,故又随雪亚至禹充当宣传处主任。”“我现已由洛至汝,由汝又来禹州。烈日酷暑中,步行数百里,总饱受辛苦,而身体甚好,足慰远念。雪亚近已十分觉悟,实心革命。总司令部随军队移至禹县,教我担任宣传处处长,义不获辞,只好勉为其难。”“雪亚军事上发展甚为顺利,真能为主义奋斗。我此来甚为满意。”刘镇华自这次加入北伐以后,投靠了蒋介石,后来给蒋当过安徽省长,还做过鄂豫皖边区“剿共”总司令。那已是后话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的老同盟会员(4)
那段时间,我尚年幼无知,曾嫌父亲久出不归,写信埋怨。父亲回信说:“你的老爷,何尝不时时想念我儿?我久出不归的主因,固然是时势所逼,不能不稍尽党员的责任。”那时,父亲对我讲这个道理,我哪里能明白。后来他把我送进革命队伍后,我才懂得了志重天下的道理。
1927年夏,父亲做完了劝说刘镇华这件事,便辞去宣传处长职,南下汉口,在程潜、林伯渠的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8师司令部任秘书,参加了北伐。这个师的师长张轸,字翼三,也是河南人,比我父亲小二十五岁。袁世凯杀国民党人时,他到新蔡避难,受过我父亲的保护。1919年他从保定军校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又得到过我父亲的资助。因此,他长期与我父亲保持着密切的师友关系。
到武汉后,父亲才知道,在蒋介石的“清党”中,他的二女婿、共产党员孙炳文,4月间已在上海龙华被害。父亲对蒋介石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非常愤怒,认为蒋是在国共合作、北伐胜利的时候,忽然把共产党作为敌人,破坏了革命的成果。8月,他随程潜的军队东征讨蒋。在1927年8月23日给我母亲的信里,父亲写道:“我此次从军东来,本思帮同讨蒋,为浚甥(指孙炳文)少泄冤愤。不意蒋因津浦路战事,为奉所败,遂通电下野,要求与武汉方面合作对奉。现武汉政府不日即前往南京,讨蒋之举,已不复成问题。拟随翼三师长至南京后,就近赴沪,藉访浚甥蒿葬之处。以便十月间再率外孙辈前往认收遗骨。惟蒋虽声明下野,仍拥兵蟠踞浙沪。上海能否前往,目下尚不能定也。”
11月父亲又到武汉时,我二姐已经在几天前带着女儿维世和小儿子名世,回四川孙炳文家乡了。父亲见到二姐留在武汉的宁世、济世两个孩子,想到他们这么小就没了爸爸,心里很难过。在当年农历十一月初四给我母亲的信里,父亲说:“据宁外孙言,其母明年三月始能回鄂。渠与济孙皆童年在外,无有倚靠。吾见此情状,不觉悲痛久之。”
那以后,父亲痛定思痛,对国民党的政权失去了信心,1928年,他看到程潜也参与清乡*,却又因派系冲突,被李宗仁扣留,落难武汉,曾有诗感叹乱局和无尽的人民苦痛:
醴陵感怀
武力空思靖楚氛,醴陵党祸尚纷纭。
奇冤难洗渌江水,侠骨永埋红拂坟。
十二楼台开幕府,八千子弟失将军。
革新未解人民痛,辜负喁喁望旱云。
父亲认为,蒋介石追求的只是他的政权稳固,这样的话,国民党就辜负了老百姓对天下太平的期望。从那时起,父亲把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的希望,寄托于*了。父亲后来回顾道:“正当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蒋中正背叛革命,大杀共产党人。我于是对国民党完全失望,而把革命希望专寄托在共产党身上。虽对共产主义的理论及政策不甚明了,而为争取多数人的利益,打倒少数人的剥削压迫,这是绝对合理的。”1928年,蒋介石以剿共的名义,把张轸所率程潜余部派往江西。张轸拒绝投靠蒋介石,被蒋设法驱散了他的部队。我父亲于是离开了18师。
从此,这位老同盟会员的政治态度倾向于共产党了。
捐产办学、为国育人的老教育家(1)
父亲从江西告别张轸部,绕道上海,寻访了孙炳文就义处后,于1928年8月返回新蔡。从这次回乡开始,他为家乡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1890年开始,父亲以教读为生,终年坐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