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算是他能为亲人们做的一点儿事情了,他的亲人们安葬的极其简陋,那时候既无条件去正经办一下白事,也无银子,就让柱子爷孙俩草草安埋了亲人们。他那时候已经半死不活了,根本就无力去办这些事情,甚至连去祭拜一下他们都没有。所以,他心里是很内疚的。
“祖父,祖母,爹娘。孩子不孝,连安埋你们的能力都没有。就是这些东西,也是靠祖宗留下来的银子才能置办的。你们放心,儿子总有一天是要替你们报仇的。”宁二边烧,边在心里默念。心底那股要想报仇的决心压过了伤心,他根本就没有眼泪,反倒是柱子阿爷哭得不能自制。
“老太爷,老爷。现在日子过得不太好,贡品太简陋了,你们可千万要保护二少爷。你们泉下有知,一定要让那恶人贼子不得好死。”老爷子摸着眼泪,端了三碗菜出来,摆放上去,又倒了几杯水酒,嘴里也念念有词。
这个晚上,宁二和老爷子都辗转反侧,睡不着。只有柱子无知无畏的呼呼大睡着,老爷子看着柱子,再想想眼下的日子,不由的越想越伤悲。宁二是个典型的大少爷,他就是担心以后这日子怎么过?虽然眼下宁二好似能当家作主,日子也勉强能过。
但在他眼中的宁二毕竟只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以前宁家的事情,宁二基本就没管过,他就专心读书。并且现在的宁家,基本无财物,就两亩薄田,养他们三口人,甚是艰难。
老爷子最担心的是,他年纪已大了,柱子又是个半傻子,需要人一直照顾着。而宁二又因为宁家事而大病了一场,现在的身体也极不好。这两个人,都需要他的照顾,如果哪天他不在了,他会担心,宁二和柱子活不下去。这样一想,他连死都不敢死了,只盼望自己能活得长长久久的,看着两个孩子,能够自立才能闭眼,否则只怕死都不敢闭眼呢。
宁二虽然不知道老爷子的心事,但他心情实在不好,哪里睡不下,就起床了坐在窗边看月亮。家里连油灯也不舍得点,他就是想看会儿书消遣一下,都没办法。他们离京的时候,老爷子还给他带了几本书,虽然宁二以后不能考科举了,但看看书,也是个念想。
老爷子是这样想的,就把那些书给他包了一包袱带上了。也不拘是什么书,他不过就是认识几个字,而且当时又匆忙,顾不得挑选,随便一搂,包了几本带上了。
少爷那么多的书,他觉得全部丢下可惜了。当时,在宁家抄查的人,也没人管他这个行为。反正宁家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反贼之物,而且连财物也没什么。带几本书,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眼了。老爷子看到那些兵士都这样,大着胆子,顺手搂了几件旧衣袍出来了,这些衣物虽然旧了,但也够宁二穿的了,不然他哪来银子给宁二备厚实的新衣服啊。
老爷子的这一行为,所有在宁家抄查的人都没管。毕竟人人都知道宁家这完全是无妄之灾。甚至有不少人同情他们家。不然,也不会有人拿银子给老爷子,让他给宁家人收尸安埋。宁家的主子也不算少,好几口子,可不是三五两银子就能办得到呢。只不过大家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帮宁二,只能偷偷摸摸的,也不敢给多,都是碎散银子,偷偷扔给老爷子的。
老爷子也不敢明着给宁家人办白事,不过是请人把他们的尸体拉到城外乱葬岗边上的一块荒山上,一人一口薄棺材,给安埋了。
老爷子一想到这些事情,就心痛。他算是宁家的家生子,他的父亲就在宁家当下人,宁家并不富裕官位也不高,用得下人并不多,但对下人却很好。他父亲是个流浪的孤儿病得半死了,是宁家人给他医好了病,他就留在宁家当下人了。后来主子还给他娶了妻,他有了儿子。只是这对夫妻二人都没活多久,就留下了个几岁大的老爷子,老爷子算是跟着宁二的祖父长大的。
所以,他对宁家的感情很深厚。再然后就到了柱子这一辈,本来柱子是棵好苗子的,现在又成了这样,如果没有宁家,柱子可能也病死了。老爷子有时候都会骂老天,为何这样对宁家,宁家是行善之家,理应得到好报才对,现在却落了个抄家的下场。整个宁家就剩下宁二这棵,都快活不下去的独苗了。
老爷子越想越难过,只恨不得拿刀去劈了那害了宁家的坏人。
七月半的月亮,虽然比不上中秋,但却也依旧清亮如水,明亮的月光撒在窗前的桌子上,寂静的夜里,宁二提起笔来,就着月光,写了一曲感怀之词,轻手轻脚的开了门。
外面夜风凉凉,他独自站在月光下缅怀亲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阵乌云过来,遮住了满地的清辉,接着起了大风,虽然只是七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