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页)
政采进本)
明吴亮撰。亮字采于,武进人,吴中行之长子也,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事迹附见《明史·中行传》。是书因毛宪旧本而增修之。自商迄明,采摭颇富。然十卷之中,历代居六而明乃居其四。虽曰时近易详,亦少乖谨严之旨矣。至於泰伯、仲雍,未免借材。梁武子孙,亦殊泛载。皆未免地志之旧习也。
△《名世编》·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吴亮撰。初,亮罢官归田,尝辑古高隐事为《遯世编》。及再起,又辑此编。皆不采於史传,惟剽剟唐顺之《左编》、李贽《藏书》、李廷机《名臣记》三书而成。去取绝无义例,编次亦多颠倒。如首列大禹,乃帝王而非人臣。以例推之,何以刊除虞舜,程婴乃赵氏之臣,鲁仲连、侯嬴乃平原、信陵之客,皆未登官籍。以例推之,此类何可胜收。百里奚、蹇叔列管仲前,蘧瑗列百里奚前,屈原列蘧瑗前,尤属瞀乱而失次也。
△《安危注》·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吴��唷.‘字鹿友,南直隶兴化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辑汉、晋、唐、宋将相之事,用陆贾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之语,以名其书,意在讽时事也。
△《明表忠记》·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钱士升撰。士升有《周易揆》,已著录。是书载建文死难诸臣。首殉二亲臣,次《殉难》,次《死义》,次《死事》,次《死战》,次《从亡》,次《隐遯》,次《后死》,次《三不忠》,次《正讹》。并附载《表忠祠碑记》。大旨坚主建文帝出亡之说,非疑以传疑之义也。
△《壶天玉露》·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钱升撰。升字元履,海盐人,万历戊午举人。其书亦费枢《廉吏传》之流,而兼收隐逸,为例小殊。所载始於春秋,终於明之万历。所录凡二百九十六人。
去取踳驳,颇无义例。如解扬、申包胥当以忠论,尉迟敬德当以勇论,庄周、列御寇当以隐论,田基当以节论,江上丈人、侯嬴当以侠论,赵括母当以识论,西门豹当以术论,概以廉称,未当其实。又公孙弘之诈俭、扬雄之失节、华歆之佐逆,滥与斯列,亦殊混淆。至舟之侨、介之推合为一事,则误从《说苑》;严君平、严遵分为二人,则不考《后汉书》,尤疏舛之显然者也。是书以《壶天玉露》为名,而《序》文题为《壶天玉露廉鉴》。每卷之首亦各别标“廉鉴”字。
岂《壶天玉露》乃其著书之总名,《廉鉴》乃其一种欤?末又附《清士》一卷,自齧缺而下六十馀人,各为小传,而系以诗。卷端亦题“壶天玉露”字,殆其中之又一种也。
△《浙学宗传》·(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鳞长撰。鳞长字孟龙,号乾所,晋江人,万历己未进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是编乃其为浙江提学副使时所编。以周汝登所辑《圣学宗传》颇详古哲,略於今儒,遂采自宋讫明两浙诸儒,录其言行,排纂成帙。大旨以姚江为主,而援新安以入之。故首列杨时,次以朱子、陆九渊并列。陈亮则附载於末,题曰《推豪别录》。又以蔡懋德《论学》诸条及鳞长所自撰《扫背图》诸篇缀於卷后。
懋德、鳞长非浙人,入之浙学已不类。而自撰是书自称刘乾所先生,与古人一例,尤於理未安也。
△《榕阴新检》·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徐《火勃》撰。《火勃》初字惟起,更字兴公,闽县人。聚书数万卷,并手自丹黄。
以博洽名一时,竟终於布衣。《明史·文苑传》附见《郑善夫传》中。兹编采摭古事,分《孝行》、《忠义》、《贞烈》、《仁厚》、《高隐》、《方技》、《名儒》、《神仙》八门。所载多闽中事,大旨表章其乡人也。
△《为臣不易编》·(无卷数,内府藏本)
明黄廷鹄撰。廷鹄爵里未详。据书前《周延儒序》,称与廷鹄定交,此编即夙昔所共讨论。则万历末人也。所录古来名臣自皋陶至文天祥,凡百人。各为之传,而系以《序赞》。
△《令史高山集》·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曰临川令江左吴用先体中编纂。不著时代。核其纸版,乃明万历中式也。其书辑古贤令事迹,以寓高山景行之意。为目十七,为事三百八十有九,皆不注所出之书。其标目如《循令》、《廉令》之类,尚成文义。如《自清》、《令荐》、《举令》之类,则拙鄙甚矣。第一卷别名《令谱》,而隶事与诸卷例同,尤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