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也就是我义母了,我怎么也想不出她老人家与你有什么瓜葛。
“这件事,我回孤云山后,必设法深个水落石出,我看你对青锋会有先入之见,江湖多诈,要理智点。
“看来前途无多附难,我也急于归去,添弟!相见不知何时,万一,你与本会真的有什么不解不结,这后果……”
“但望他们单为宝剑,仙姊!余再添能偿心愿,我愿奉剑孤云山,那就……”
“别转穷心思啦!以后再说罢!”
一更、二鼓、三声锣,已是时交子夜,史怡仙心绪如丝,剪不断,理还乱,对余再添道:“马儿早已备好,我真的要走了!”
“我也要连夜赶一程!”
两人出店,三岔道口,又站住了,余再添要北入皖,史怡仙要西向川。万绪千头,不知从何说起,临歧无一语,当事人心情是繁复的。
“怡仙姊!暂时别离,总有相见之日,我走了,你多珍重……”
他不能再说什么,并且,还要避免地说什么,他已对秦玉娥发过警。
史怡仙陡地—声轻笑:“好!总有相见之日,我永远等着你!”
她那么坚强人儿,也声带哽咽,不愿当余再添面前拭泪,一带马缰,吧的一声,扬鞭而去,秋风里,荡漾着凄凉笑声。
余再添浸沉在这哀怨气氛里,又是一声太息,眺望史怡仙玲珑娇躯,慢慢地没入沉沉黑夜中。
他似失了群的孤雁,凄迷、旁惶,独个儿扑向蟠龙峰。
黄山七十二峰,峰峰高技,处的滴翠,蟠龙峰位于黄山群峰东北偶,远处看,夭娇如龙,势欲飞舞。
头在北,龙首下长着两株古松,如龙须,蟠龙之名,因形势而生。
三秋季节,枫红似火,野菊盛开,苍松修竹,在秋风里摇曳,更见劲节。
余再添循山道而上,山坡上一所庙宇,阵现眼前,庙门横匾,“松观”二字,异常苍劲,庙不大,构造得却甚气派。
庙后有阁,高三层,又因地势关系,矗立半空,台阶隐现,又是傍晚时分,红日西沉,云霞皆赤。
加上那满山枫叶,红艳壮丽,楼阁似在缥缈云中,端地福地灵山,不与凡同!
观门半掩,不见人踪,余再添进得观来,一个玄门羽士,迎面走来,单打稽首问:“施主何来?”
“贵姓?”
“余再添!光严讳处。”
“啊!施主远来辛劳,请稍坐,这就通报观主出迎。”
道人匆匆进入,不多久,走出个须眉皆白的老道,少说也在七旬以上,手扶竹杖,状至苍老,
余再添不由惊疑,这位松筠上人是个清修之上,不似武林中人,爹怎会与他订交,更不解的,居然将龙吟心声及雾闪八式神功书册留置观中。
万一为江湖中人所知,岂不是槽。
他恭然一礼:“弟子余再添拜见上人!”
“小施主请起,怨老朽年迈,不回礼了。”
“请示上人,先严十六年前,曾有书班……”
“啊!令等已仙去……”
余再添垂泪答:“是的,中元节为宵节小所算,丧身雁荡!”
“哎!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虽无举无勇,但知令尊誉满武林,为当今奇人,想不到已作古了。
“令等与我为方外知友,初订交时,他还年轻,三十年如过眼云烟……忆十余年前,他曾交我书册,铁箱封锁,也曾详明底蕴,小施主对身世已燎然了。”
“是的,晚辈一事不明,当先产交村书册时,有否谈及置此之由?”
“小施主问此何意?莫非对令尊此举有何不……”
“不!晚辈饮水思源,安敢作如是想,只是……”
“我明白,你是想问不早传神功原因及何以留在松观是不是?当初令等曾谈及,以群雄搜索追踪甚急,他要带你进仇远祸,万一不幸,书册流入江湖肖小之手,徒增罪孽,留置此处,才叫出其不意,谁也没想到这种奇异神功,会存在一个清修出家人手中。
“令尊曾说,要看你为人心性,如果天世淳厚,俟成年后告以前因后果,要你取书册自行研练。
“否则,他恐引起无边浩劫,告之实足害之,令尊为人方正,行事全凭义理,否则,我也不会承诺保管。”
余再添不由感慨,他对义父胸怀,更加敬佩,这种不计私人得失,全凭义理的磊落作风,举世能得几人,不幸天不垂佑,未享高龄,再不能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