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国也就保住了。
要说起来,太子丹和秦王嬴政还是很有渊源的。
早些年,太子丹也曾在赵国做人质。那时候他就认识了尚未回到秦国的嬴政。而且,两个小孩子关系还不错。
后来,嬴政在秦国继位,太子丹又转到秦国去作人质。太子丹本以为嬴政会看在发小的份上多照顾一下自己,谁知嬴政根本不把他当一回事,对他反而格外无礼。于是,太子丹一怒之下逃回燕国。
由于这个背景,很多学者都认定太子丹刺杀嬴政的目的是为了报复当年嬴政对他的侮辱。
笔者倒觉得学者们的说法很可疑。
身为太子,他可能只为了个人恩怨陷燕国于灭亡之中吗?
刺杀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失败,燕国必定遭受疯狂报复,结局就是灭国。即便成功,也只让秦国暂时混乱一段时间,一旦新君继位,仍旧会向燕国全面报复。如果,不去刺杀嬴政就能和秦国和平相处,太子丹是绝对不会派人去刺杀嬴政的。就算心里想,也不会去做。这一点,从刺杀发生的时机就可以看出来。秦军对燕国虎视眈眈,而燕国根本不具备和秦国对抗的能力,刺秦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小博大,以少胜多,只有先攻敌军首脑了。
太子丹曾把自己刺秦的想法跟自己的老师鞠武商量过。
鞠武老师却不同意刺秦。他觉得,应该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抗秦甚至可以寻求匈奴的支持。太子丹认为鞠武的方法效果太慢。事实上,此前屡次的联合抗秦也都以失败告终。毕竟各国都心怀鬼胎,难以形成真正的统一阵线。如果,联合抗秦真的有效,秦国怎么可能统一天下?
刺秦主意已定,太子丹开始搜寻合适的刺客。
刚好,来自卫国的荆轲当时就在燕国。荆轲精通剑术、饱读诗书,而且在政治上也颇有见地,是个文物双全的人才。算是个不错的人选。
于是,太子丹亲自登门拜访,向荆轲恳求道,“韩国已亡,楚国、赵国都在秦国的武力攻击范围内。赵国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赵国一灭,燕国也危险了。现在,各国的势力都很弱,联合抗秦基本上不可能。要是能有位勇士舍身入秦,伺机抓住嬴政当人质,威逼秦国退兵归还所占各国领土,能到这一步,就太好了。如果不行,就杀掉秦王嬴政。这种情况下,秦国远征的大将拥兵自重,秦国国内权贵又相互倾轧,秦国必然大乱。此时各国再联合抗秦,则必然奏效。这样,整个天下就可以逃离暴秦之手。
为了天下百姓,希望您能做那个勇士。”
荆轲沉吟半晌,轻轻摇摇头,“太子殿下,荆轲只是一介书生,才能浅陋,国家大事恐怕难以担当。请您三思。”
太子丹再三请求,荆轲这才答应下来。
此后,太子丹把荆轲待为上卿,天天大宴,想尽一切办法讨好荆轲。
有一天,荆轲在太子府看到一匹神骏无比的千里马,忍不住称赞了两句。谁知,不多久,千里马的肝脏就在午宴的时候端到了荆轲的面前。太子满以为荆轲定然欣喜,觉得自己能吃到千里马的马肝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谁知荆轲皱皱眉,一口也不尝。
又有一次,有个使女为荆轲奉茶。荆轲觉得她的手很漂亮,忍不住称赞了两句。谁知,回到家,那名侍女的双手被砍下来送给了荆轲。真不知道这是威胁还是恭维。
过了些日子,秦国灭了赵国,太子丹彻底慌了,开始催促荆轲出发。
荆轲说道,“现在我凭什么接近嬴政?如果我手里有秦国叛将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嬴政一高兴,肯定会亲自接见我。那时候,我就有了把嬴政一刀拿下的机会。”
樊于期早先在秦国获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还给他置办了居所。
荆轲这么一说,太子丹为难了,“樊将军信任我才投奔过来,这叫人怎么下得了手?”奇怪,砍那个侍女的手时怎么毫不心软呢?并且,砍手理由近乎荒谬。砍头的理由倒很充足。这个太子丹脑子里看来积水不少。
荆轲知道和太子丹谈不出什么景致来,就私下拜访樊于期。
见他以后,荆轲开门见山,“樊将军,秦王灭你宗族,悬赏你的人头,你打算怎么报仇?”
一提宗族被灭,樊于期泪流满面,“唉,我要是有办法就好了。”
荆轲道,“我能替你报仇,但需要你一样东西。”
樊于期大喜,抓住荆轲的双臂,“什么东西?只要能替我宗族报仇,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荆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