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但重用郑平安和王稽确实有些愚蠢了。想报恩也不是这么报的。有些人你硬把他推上重要岗位,而他自己又力所不能及,这就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了。当了河东郡郡守的王稽权力大了后把持不住自己,因通敌获罪被杀。郑平安没有将才却让他当将军,要不是他投降够快,说不定也要身首异处。这样的报恩,反而是害人了。
所以,帮人也要因人而异。不是往高位上随便一放了事。让平凡人能平安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了。再多,对他们反而是负担。
除了用人不当,范雎的个性也颇遭历代学人、官家的诟病。司马迁用一句话来总结范雎的个性,“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一饭之德必偿,指他不忘郑平安、王稽。睚眦必报是针对他功成名就以后仍当众羞辱须贾、誓不放过魏齐而言。
其实,在下觉得范雎的个性倒蛮可爱的。算是个真性情的人。
有恩不忘当然算是个优点。总比那些把人民的养育之恩都忘了的贪官污吏强吧?只不过,范雎报恩的方法欠妥而已。
睚眦必报就更不是缺点。为什么要对那些害人者格外宽容呢?他们配吗?
后来仔细想想,也总算明白历代官家为什么总要把范雎的行为定性为“小气”,把宽宏大量、以德报怨当成美德。
因为那些当权派大都在榨取民脂民膏,鱼肉百姓,欺压良善。他们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丧尽天良,也知道自己民愤极大,也担心万一那天改朝换代,原来的受压迫者翻身做了主人,一旦人家追究起来,自己不就很惨了吗?所以,他们就多了个心眼,或者是潜意识在作祟,开始整日里对百姓们洗脑,天天鼓吹以德报怨,宽以待人。这样,就算万一变天了,那些百姓既然已经把以德报怨当成美德了,自然就会放自己一马,留自己一条生路。
可惜,代代都有明白人。孔夫子早就说过,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到了最后,孔夫子不知怎的就被人打了马虎眼,成了“以德报怨”的形象代言人。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唬不住鲁迅先生。他对坏人们的态度就非常坚决,“一个都不放过!”
如此看来,范雎的小气,其实是优点。但他逼死白起,却大大损害了秦国的利益。算起来,秦军邯郸兵败,范雎的责任仅次于秦昭襄王。不过,秦军从邯郸带回秦国的,可不只是失败的屈辱。他们带回来的,还有一个未来的国君。
没有他的回国,就不可能有秦国未来的称霸天下、一统中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3。邯郸有奇货
###13。邯郸有奇货
他就是赢异人,秦国太子赢柱的亲生儿子。虽然也是亲生,却是庶出,是太子的小老婆夏姬生的。而且,太子好像也没有特别宠爱这个夏姬。所以,同样是儿子,跟其他人比起来待遇就差很多。
在战国时期,国君和大将们都很爱骗人,头天说好了大家世代友好休战议和,第二天就翻脸发兵猛攻,恨不得把人家的首都都搞下来。
我们的商鞅先生就玩过类似的把戏。
但大家也会有真想要和平的时候,于是只好出点血本来表示诚意。你看,我都把孙子送到你国家当人质了。我要打你,你可以随便处置他吗?这就是国与国互相交换人质的由来。
不过,也有狠的。
秦国就是一个。明明已经送了人质到赵国,还是一个劲儿的攻打赵国,甚至还屠杀了人家四十万的将士,根本就不在意那些人质的死活。被送去做人质的,尤其是送到那些不很友好国家的,基本上就算是对他们已经放弃了。
赢异人在秦国的地位就是这种类型的。说起来他是皇族,可没有多少人把他当回事。到了赵国当人质后就更加悲惨。赵国人一看,不过是个皇族庶出的孙子,就没太把他当盘菜。等到了秦国不断攻打赵国的时候,更不待见他了。
当然,也不至于去杀他或者拿他要胁秦国。
为什么呢?
第一, 杀了他对秦国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没有人去在乎这个太子小老婆生的孩子。
第二, 以他做筹码和秦国谈退兵更是可笑,人家肯为了他舍弃到手的疆土吗?
虽然不会收拾他,但绝对不会再多费心伺候他了。在这种状态下,赢异人在秦国的生活越过越窘困。说穷的揭不开锅有点夸张,但出门想坐坐马车都很困难。原因很简单,养不起。总之,对一个出身皇族的人来说,赢异人是相当的清贫。可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