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页)
两营后勤兵。熊暴虎贲两军各扩编成了一万人,预备兵和后勤兵不计在内。而在黄忠的倡议下,为了保证弓弩兵的人身安全,飞蝗军又扩编了两营大刀兵。于是,飞蝗军中便有了一句顺口溜:“骑大马,跨大刀,呱唧呱唧就是撩!”特种兵没有扩编,依然是五千人。侍卫营也没有扩编,依然是左右两营,两千人。不过,陆风却在特种兵中挑选出极其优秀的一百人组成了所谓的“雷霆小组”,类似于《士兵突击》里的老“A”,以执行特殊任务。同时,陆风也在飞蝗军中挑选出极其出色的一百人组成了所谓的“狙击小组”,以配合雷霆小组行动。
而其余各师,都扩编了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这样,除了于禁的后备师多了一个工程兵团以外,各师都辖五个团,两万人。
至此,并州的野战兵力已经达到十二万之多,已经达到了并州财政和百姓负担的极限,也幸亏并州有钱,或者说是陆家和甄家有钱,否则,并州的财政早就崩溃了。
扩军完毕,陆风又对军制做了一点修改。
首先就是从军务院的后勤部分出了装备部,由骆符任部长。同时,陆风又在军务院增设了情报部,由陆安负责。并且,对于其他各部野战军,陆风也要求增设后勤部和直属的斥候部队。总之,陆风就是要加强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对敌情的了解,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还有,鉴于各地守城部队战斗力的薄弱,陆风便要求各地守城部队到晋阳集训,由管亥和审配统一负责操练。
而在扩军的同时,陆风终于推行了军衔制。
军衔共分三等,十四级。三等是将官、校官、尉官,十四级是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同时,普通士兵则被称为列兵,而一些表现突出素质优秀的老兵,陆风也任命他们为士官,即:上士、中士和下士。
军衔对于职务,是相对应的关系。近卫各军的统领和各师的师长,除了张辽以外,都是少将军衔。由于张辽坚守定襄和斩杀拉吉的大功,陆风破格的授予张辽中将军衔,以为表彰,尽管张辽很不愿意。而典韦和管亥,由于统领的人实在太少,只好和各师的副师长一起被授予了准将军衔。各团营一级的军官,大都是校官。各连排一级的军官,大都是尉官。
军衔的出现,使并州军中的上下级关系更加明确,加强了并州军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并州军的指挥和管理更加方便,为并州军的正规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军衔也是一个职业军人尊严和荣耀的象征。它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耀感。因为,有些士兵已经是军官,或者是士官了。
士兵,便成了一个新的起点。
于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句话,终于在并州军中开始广泛流传了,尽管陆风曾经在军校说了很多次。
而近卫各军实际上都相当于一个团的建制,所以,军衔便都晋升了一级。而侍卫营又是陆风的亲兵,军衔便晋升了两级。由于侍卫营的大多数士兵都是特种兵出身,所以,并州军中,尽管侍卫营和特种兵的选拔很残酷,但还是有很多士兵要求进侍卫营和特种兵。因为,能进侍卫营和特种兵,不仅能得到晋升两级的待遇,更是自身实力的一种证明,军人荣耀的一种象征。
并且,特种兵和侍卫营的军装颜色和一般士兵的都不一样。守城部队的军装是黄色的,野战部队普通士兵的军装是绿色的,而特种兵的却是黑色,肃然,神秘。侍卫营则换成了清一色的锦衣,于是,陆风便命名侍卫营为“锦衣卫”。
而各部扩编完成以后,陆风却实行了新的练兵方法——魔鬼式练兵法。
即在招兵的时候,按照自身规模的一倍去招兵,如果实在招不到那么多的兵,也要尽可能的多召。招完兵以后,便加大训练强度,淘汰掉多余的士兵,以提高士兵的个人素质,提高单兵作战能力,练出真正的精锐之兵。所以,被淘汰的士兵都说这种训练方式象魔鬼一样。
所以,整整一个冬天,陆风基本上就是在选兵和练兵。
第八十三章 改造俘虏
更新时间2007…11…13 12:02:00 字数:5201
而在选兵和练兵的同时,陆风对俘虏的改造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当这六万匈奴俘虏被押回晋阳以后,陆风就差一点没被晋阳上下的大小官员和百姓们烦死。
如何处置俘虏,便成了战后最难解决的问题。
元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