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21)奥布里·比亚兹莱(1872~1893),英国插图画家。
(22)《莎乐美》系王尔德于1893 年用法语写作的独幕剧。故事源出《圣经》,犹太公主向施洗者约翰求爱遭拒而唆使继父希律王下令杀死,捧其砍下的头颅亲吻。
(23)诺埃尔·波尔克,身世不详,曾在1973 年夏《密西西比季刊》第26 期上发表《福克纳的〈木偶〉》一文。
(24)纽约曼哈顿区是作家艺术家聚居之地。
(25)W。A。珀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南方知名作家。
(26)康拉德·艾肯(1889~1973),美国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30、1954和1956 年获普立策等诗歌奖。
(27)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戏剧家。
(28)约瑟夫·赫格希默(1880~1954),美国作家。
(29)肖恩·奥凯西(1880~1964),爱尔兰剧作家。
(30)希腊神话中最美丽的女人。
(31)赫格希默作于1919 年的小说。主人公林达·康登孤高冷漠,雕刻家向她求爱遭拒后爱上自己所雕的理想情人像。
第三章 艺术家的不同形象(1925~1926)
1924 年秋,福克纳在计划旋欧的同时,写了一篇短短的自传,让四海公司出版《大理石牧神》时用。这篇自传基本上并无出奇之处,不过列举工作经历和“大战服役于英国皇家空军期间”的摘要。但有两点很特别:第一,矢口不提父母,称自己是南方邦联军上校、《孟菲斯的白玫瑰》《欧洲掠影》等书的作者w。C。福克纳的曾孙;第二,把密西西比说成是出生地和度过“童年和青春”的地方,把牛津说成“目前的寄居地”。
第一个情况说明他又在叨光曾祖父的余荫;第二个情况让人看出他心绪不定,要作新的打算。他似乎觉得正式当上作家后,更有权当老上校的子孙。
他当然渲染祖孙二人相似之处:不仅把姓氏的拼法统一成Faulkner,还用祖孙共有的三点因素介绍老上校——军人、作家和密西西比,连计划中的欧洲之游也私下同老上校1883 年的欧洲之游相联系。两度推迟、终于成行时,联系更觉明显。
启程前便蓄意写些随感随笔寄给地方报纸,因此在家信中大提老上校的游记。
可是,他的不安远远深过老上校所流露的。把自传寄给四海公司后不久,写信告诉本·沃森卸掉邮政所工作后的舒闲,宣布再也不上这种圈套。
岂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愿意同菲尔·斯通这位故交兼非正式文学经纪人保持联系;他愿意同婚姻濒千破裂常住娘家的埃斯特尔继续见面。但是,他又愿意远走高飞,到别处特别是欧洲去生活和工作。终生离乡背井,他觉得不可能。连菲尔·斯通劝他在欧洲多住几年,希望他在巴黎能找到牛津所不能给他的荣誉,他也觉得不可能。但是他要一反战后几个月来蛰居牛津、只去近处旅游的生活模式。
1925 年1 月初,到新奥尔良不久,便去探望伊丽莎白·普劳尔,在纽约书店打工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几个月前去看她时,结识了她的丈夫舍伍德·安德森,两人一见如故。安德森这时虽然不在家,外出讲学几星期,伊丽莎白请福克纳住下,她们夫妇在老城区的市中心有一套公寓,有空房间留客。福克纳当即决定暂缓启程赴欧。
福克纳顺利地踏入新奥尔良的作家艺术家圈子:一方面,这个圈子素来开放、友好;一方面,人家当他是安德森的朋友;一方面,他那自奉为落拓诗人的形象同他们十分合拍。他喝酒招摇,加油添酱地暗示在牛津一带有私生子,大谈促使他写诗的惨痛的战争经历。人人注意到他走路带跛,相信他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时受过伤、立过功。只在心里编造戏剧性冒险是绝对不够的,他一直需要夸张经历过的危险,“喜欢把事情说得煞有介事”。后来又把新奥尔良的这几个月的日子吹得天花乱坠,怎样铤而走险贩私酒;其实完全没有那回事。听他讲故事、注意到他跛行的人也欣赏他的刻薄的评论和荒唐的牛皮,最欣赏他竖耳倾听他们谈论康拉德、埃略特和乔伊斯的文章,谈论弗洛伊德、弗雷泽(1) 和柏格森(2) 的思想。他有时会死不卖帐,后来同安德森以及其他几个新奥尔良作家的关系闹得很僵。他和画家雕刻家在一起比同作家在一起感觉自在。但在积极参与“老城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