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李嘉诚传我不是超人电子版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DNF之神级高手玩家哭诉,这个npc杀人不眨眼跳动的球网从网红到拳王DNF之全民公敌王者荣耀之高手来袭扬名NBA精灵之从头再来火影忍者之善与恶网游:我火神,输出高亿点怎么了游戏降临现实:开局就有变态系统网游,我言出,你去法随梦回黄金一代漫威之超神科技系统异境:我能召唤书中人物路过的游戏网游之激战世界末世想苟,可我开局双神天赋控卫之光漫威之重力魔

人员心血的新式儿童玩具,在香港市场上成了抢手的产品,一些百姓格外喜欢,在李嘉诚看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物美,造型新颖,效果出奇,比香港出售的同类玩具高出一筹;二是价格较低。在同类产品中只要占了上述两个优点,当然它的销量就不用愁。

李嘉诚的劳动没有白费,收回的利润也超乎他的想象。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此前濒临倒闭的长江厂终于起死回生。李嘉诚把从前那些在困境期间遣散回家的工人,都一个个请回厂来。他不但重新给他们安排了工作,而且还补发了停产期间的薪水。这些工人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哭道:“李厂长啊,今后我们打工不尽力,就对不起您对我们的苦心!”

从1954年冬天到1955年秋天,是李嘉诚长江厂冲出低谷的复苏时期。深秋时节的宵箕湾,一派欣欣向荣。蔚蓝色的鲤鱼门海峡航道上渔船往来,随风飘来广东人熟悉的渔民小调。长江塑胶厂的大门前挂起了彩旗,旗帜在秋风中发出飒飒的轻响,长江厂开始欣欣向荣。不过,对于李嘉诚来说,厂房还是从前那些陈旧的破厂房,机器还是从前那些破旧的机器,工人也还是从前那些来自香港社会底层的普通工友。所不同的是,所有人都改变了当初草率生产,急功近利的思想。特别是李嘉诚本人,在这五年里所经历的苦难、徘徊和怅惘,足够他反复回味并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些失败的挫折和磨难,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变成熟了。他的长江厂开始进入初创时的辉煌,产品由于物美价低,很快就在三百多家互相竞争的塑胶厂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塑胶产品市场中的佼佼者。也是这一年冬天到来的时候,李嘉诚在年终结账时才惊愕地发现,他的长江厂不但归还了包括香港两家银行在内的所有贷款,而且还有了可观的盈余,他再也不是从前为了借钱到处给人陪笑脸的求助者,而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板”。

庄碧琴看到儿子多年紧锁的眉宇终于舒展开来,老人心里说不出高兴,但表面仍然还像从前那样冷静。庄碧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在李嘉诚挫败时不以激言厉语加以指责;而在儿子成功的时候,从来不面露喜色,甚至会更加冷静。庄碧琴提醒李嘉诚:“阿诚,你千万不要兴高采烈,更不要趾高气扬,要记住,你到任何时候都还是一个普通人。”

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老人则大为不同。当他在旧历新年的傍晚与外甥同桌同饮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李嘉诚知道庄静庵平时是不苟言笑的,只有对他心中喜爱或者极为重视的客人,他才会偶尔露出笑纹。庄静庵对前来与他共度除夕的李嘉诚说了一句话:“阿诚,从前我小看你了。从今以后,我会把你当成一个大人看了。你将来会比我强啊!”

李嘉诚诚恳地说:“舅舅,您老人家怎么这样说呢?我到任何时候也不会超过您老人家的,如果当初没有您老人家的鼎力支持,我也许早就跳海了呀,哪里还有今天的长江厂呀?”庄静庵亲自给他斟了杯酒,发自内心地感叹说:“阿诚,其实你也帮助了舅舅啊。如果没有你,我现在不还在中环开那家修表的小店铺吗?”

李嘉诚默然。他理解舅舅一番话的语意,他当初离开中南表店时,无意间对舅舅展望的香港表业前景,已在庄静庵心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几年李嘉诚虽然不常来中南表店,可是他已经从香港报纸上多次见到与舅舅相关的消息。有的是中南表店开始自己研制新式手表的新闻,有的是舅舅发布的新表上市的各种商品广告,当然,也有各界人士对中南表店最新产品的评价。所有一切都表明,他的舅舅庄静庵对于李嘉诚若干年前的精僻分析,特别是对瑞士表、日本表和中国表的展望,不但引为重视而且已经付诸行动了。庄静庵的钟表业经过最近几年的拼搏和开发,早已进入钟表工厂生产的正常轨道。更让李嘉诚为之振奋的是,舅舅毕竟是精通手表的行家里手,他如今生产的精美香港手表,已经打入了东南亚的表业市场。

酒过三巡,李嘉诚见庄静庵高兴,又敬了一杯酒说:“舅舅,其实我这次到家里来,拜年是主要的,我还有一事相求啊!”庄静庵说:“听说你的长江厂现在已经还清了外债,也偿清了内债,是一个内外两清的企业了。莫非还要借钱吗?”

李嘉诚摇手笑道:“并不是借钱,我这次是来向舅舅您借比钱还重要的东西的,那就是你老人家对香港市场的眼光啊!”

庄静庵听了哑然失笑:“阿诚,你怎么也学会开玩笑了。我早就听人家说起,你阿诚看市场的眼光是惊人的。据说你为了搞清香港市场上的苗头,有时候几天几夜都盯住中环和铜锣湾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哥哥,再爱我好吗.游医i民国篇重生之第一娘子有情人终成眷属重生九零之独宠虎妻我当记者那些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