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手捡起一个石子儿安上,拉弓、瞄准、松手指,弹丸飞出,颗颗都射中鱼竿的尖尖儿。
刘宏茂看得出了神,爹每射中一回他都又蹦又跳 “打中了!打中了!”引逗得学志、立武都跑过来看。
爹教了他们打弹弓子的要领和操作方法后说:
“不论干什么事,要干就干好。打弹弓和打枪一样,要打就要打准。总也击不中目标,有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练得百发百中?”刘立武没等爹把话说完就抢着问。
“多学、多做、多想。干什么事都一样。多学,就是学习先人、别人已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多做,才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技能要多练,才能熟练。不是说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般地说,谁下的工夫最多,谁的能耐就最大;多想,就是反复琢磨,哪些是对了的,哪些是错了的,对的就加以发扬,错的加以纠正,总结出新的经验来。就拿打弹弓来说,多练还得多想,为什么这一下打中了?噢,是因为三点连成了一条直线。下回再打,就要这样做。打得越多就越熟越精,就形成了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做到又快又准,百发百中。——我今天告诉你们要三点连成一条直线,你们就是学到了别人的经验,这样你就不用再千百遍地去打,去琢磨,你就走了捷径,以后你只要认真地去练习就能百发百中了。”爹又说:“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什么都精通,没那么多时间。只要精通一两件事就行了。总而言之,‘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结果是成是败全在自己。”
“噢!——”立武、学志、宏茂异口同声,茅塞顿开。宏茂矗在那里陷于沉思,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打弹弓子,一定要象大伯那样百发百中。练好了,打他几个日本鬼子给咱爸报仇;闲了再打些野物给奶奶补补身子。
“多学、多做、多想。”赵学志反复地念叨着,心里在想,这大伯虽是个‘跑行庄’的皮货商(皮货贩子),可学问还大着呢。他忽然发现鱼漂都沉到水里了,于是高喊:
“咬钩了!”
爹急忙把鱼竿拉起,一条大鲇鱼落在了草丛中,欢蹦乱跳,沾了一身泥草和细沙。刘立武急忙撅了一根柳条,由鳃到嘴穿上,提到河边去洗。不料!鱼一沾水,一摔尾巴,跑了。刘立武悔之不及地喊道:
“驴劲儿的,跑了!”他直起身子不好意思地看着爹。爹泰然笑着:
“跑就跑了呗!看我把它再钓上来。”
正在这时,孙家盛从河对面拽着树枝“呼”地一声悠荡了过来落在河滩上。他一落地便问刘立武:
“啥玩意儿跑了?”
“一条大鲇鱼。我用柳条穿的。俺爹刚钓上来。去洗它身上的泥。一沾水就跑了。”刘立武语无伦次地告诉孙家盛。
孙家盛听后立即脱掉衣裤,一个猛子扎进河里,不大一会儿就从水里躜出来,把柳条穿的鲇鱼高高擎起喊:
“我把它逮着了!”。他在几人深的水里如履浅底,腰腹露在水面上,左摇右晃地来到了岸边。
此刻,刘立武对孙家盛的水性才算真的诚服了。接过鱼又把孙家盛拽上岸来。
孙家盛这一手,令爹也惊叹不已:
“真有两下子,真有两下子……”赞不绝口。爹高兴地冲着孙家盛说:“真是好水性!快把衣裳穿上,别凉着。”
“不怕。唸书以前,这时候我从来没穿过衣裳。”孙家盛一面回答,一面迅速穿上衣裤向爹走来。
爹见孙家盛穿的裤衩补丁摞补丁,屁股上还有一个大窟窿露着肉,坎肩儿肩头上还绽着棉花。愕然问道:
“你的坎肩是棉袄拆的?看,还带着棉花呢。”他从家盛的肩头上捏出一小坨黢黑的棉花。
“嗯哪,年年都是这样。春天掏出棉花当夹袄,夏天拆下袖子当坎肩儿,秋天再钉上袖子当夹袄,冬天絮上棉花当棉衣,车毂辘转,年年穷对付。”家盛一脸的无奈回答。
“都破成这样了。”爹指着他屁股上的窟窿。
“没关系,絮上棉花补补就不露肉了。夏天窟窿多了倒凉快。”家盛自我解嘲后坦诚地冲着爹说:“这还是从‘盗墓子’手里买的呢。每年交‘出荷粮’后,‘配给’(按规定卖给)几尺‘更生布’(再生布),只够大人们打补丁。‘更生布’一点也不结实,一拽就破,我们小孩补了也没用。”他比比划划的述说着。可爹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怜悯地看着家盛,心里在说,“‘日伪’统治下的儿童,真是可怜极了。”停了停,他回转身来冲家盛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