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一言九鼎。即使后来比自己小九岁的林彪出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对以红四军发展起来的一军团仍以大哥相称。
1933年底,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团村战斗,一军团执行其他任务未能参加,使战果不能扩大。带病参战的彭德怀万般遗憾,赋诗一首:
猛虎扑羊群,硝烟弥漫;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狼奔豕突,尘埃冲天,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大哥,即指红一军团。
作为一位著名战将,彭德怀还有一大特点:终生不改其本色。
师哲在其自述中有一段精彩回忆,记述解放战争时期的彭德怀:“一个炎热的下午,押解一批俘虏军官的队伍在村边树下休息,从西边走来两个人:前者为青年,身背短枪,牵着马;数十步外为中年,50岁左右,光着头,帽子抓在手里,脚上的布鞋破烂不堪,用麻绳绑在脚面上,走路却非常稳健有力。一挑水农民正在树下歇息,中年人笑呵呵走近问:‘你给家里挑水啦,我想喝你几口水行吗?’农民说:‘你尽量喝吧。’中年人便倾下身去,从桶里狠喝了几口水,然后谢过农民,继续赶路。路边坐的俘虏中有认出中年人者,指背影说:‘那就是彭德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其他国民党将校俘虏大惊失色,起来呆视半晌,直到背影不见,感慨万分地挤出一句话:他们怎能不胜利!我们怎能不失败!”
对彭德怀来说,爱他的、恨他的、敬他的、毁他的都应记住这句话:本色最无敌。
1974年彭德怀同志去世时,是那般的萧条零落,甚至连简陋的骨灰盒上也不能留下姓名。他死后却成为一座巍峨的青山,历史记载下他的英名,承认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颗巨星。
06 战将朱可夫(一)——也曾是一颗陨落的…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战争与和平是千古话题。失败与胜利是千古话题。
两个千古话题之间,站着披甲执锐的军人。和平时期枕戈待旦,战争时期横刀立马。
但更多见的是和平时期未能枕戈待旦,于是战争时期也就无法横刀立马。
因此,即使是在同样经历的军人之间,失败与胜利的悲剧喜剧也是连绵不断。有些人因胜利其名字登上历史的英雄榜,有些人则因失败其名字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苏联卫国战争初期那个悲剧性人物:西部特别军区及后来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帕夫洛夫大将。这一篇我们讲他的同伴、战友,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的西方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大将。
朱可夫还用讲吗?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负盛名的苏军将领,他的名字即使在今天的俄罗斯,也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一样,是胜利的象征。
但其胜利的轨迹依然值得思索,尤其是作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队里崛起的两颗新星,当帕夫洛夫悲惨陨落的同时,朱可夫却如此耀眼地冉冉升起,两人命运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最初看上去,他们两人相同之处甚多:同时出任最早的坦克试验团团长,同时担任大军区司令,同时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样深受斯大林信任,同样在苏军中享有崇高威望。甚至在希特勒入侵苏联最初的困难岁月,他们的遭遇表面看也有些相同。1941年7月初,帕夫洛夫因其指挥的西方方面军全军覆灭而被执行枪决。同月底,朱可夫因提出放弃基辅,被解除苏军总参谋长职务。
同一个月,斯大林培养的这两颗新星似乎都已陨落,失去了他的信任。但朱可夫与帕夫洛夫不同的命运,恰恰从这些表面看来似乎相同的地方开始。
帕夫洛夫被枪决,源自他出于种种原因,错误地估计判断了眼前这场战争。朱可夫被解职,则源自他对战争的严酷性和局面的严重性不但做出正确判断,而且敢于坚持自己这一判断。当时作为苏军总参谋长,他认为在西方方面军覆灭、德军已经形成中央突破的形势下,坚守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虽然作战卓有成效,但在整个战线上形成一块巨大的突出部,容易陷入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的切入合围,所以必须尽快后撤,放弃基辅。
乌克兰是前苏联的粮仓。基辅是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战争爆发以来,西南方面军作战一直是整个苏军中最好的,顶住了德军向乌克兰的强力进攻。这种情况下朱可夫竟然提出放弃基辅的建议,斯大林的第一个反应是:你在说什么?把基辅交给敌人?!第二个反应是:简直是胡说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