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3/4 页)
“钧座这……?”
吴孝良知道杨效欧想问什么,笑道:“山东和日本内阁建立联系不是难题,难题在于此次谈判咱们该索取多少利益?怎样才能让日本人乖乖的钻入咱们彀来……”
他也没想到日本内阁反应能如此之快,仅仅一天之后就确定与自己谈判。只怪自己抛出的筹码太过耸人听闻,堂堂陆军大将陆军大臣被国人生擒活捉,如果这则爆炸性的新闻向全世界公之于众,日本政府恐怕将颜面扫地,这也算开了世界战例之先河吧!
日本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反应如此之快也就在情理之了。这么重大的事件,如果换了自己处理起来也只能快不能慢。
“乘船从东京到上海恐怕也得一星期时间,在此期间一定要和上海的日军保持距离,咱们山东军再经不起损失了。”
哪知副官却开口道:“司令,日本外务大臣已经到了上海!”
吴孝良大奇。
“怎么来的这么快?难道是乘飞机?”
这个时代飞机的技术性能并不稳定,所以政府高官出访外国在陆路乘火车,海陆则坐船,像飞机这种安全性极差的交通工具通常都是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才做为第一选择,看来小日本也是真急了。
副官这一点也不清楚,恐怕在他的意识里还不知道飞机能够载客,毕竟飞机这东西在国内极为罕见,听了吴孝良的说法竟也吃了一惊。
“这倒没说是怎么来的,币原喜重郎想确定一下会谈地点,他希望尽快就目前局势进行会谈。”
“小鬼子这么猴急就不怕泄了手的底牌吗?”
杨效欧终于从震惊醒悟过来,此时的他已经从此前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丝丝线索隐约觉察出吴孝良背后惊人而又莫测的实力。他有种预感,随着币原喜重郎的到来,上海战事基本上就可以告一段落了。现在唯一该考虑的,正如吴孝良所言,那就是如何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想到此处,他不禁一阵唏嘘,仅仅以山东一省之力就可以抵挡住日军的铁蹄,如果当初北洋政府或者张作霖早早重用此人,又岂能被南方的革命党夺了正朔。
有了这点认识,他连带将此时正死守平津的张学良都鄙视了一把,这小六子没识人之名也不是头一次了,那郭鬼子的例子还在……
“报告,徐州来电!”
又一名副官进了作战室,一声报告打断了杨效欧的思路。
“维吾弟,兄知你勉力维持淞沪局势,今特派辞修十一师增援……”
第508章 十四万人齐卸甲(三十六)
老蒋突然间将陈诚的十一师派来,杨效欧相信他绝没安了什么好心。其实很明朗,一是此前调离五十七师,让刘峙的第一军摘桃子的阴谋没有得逞。二是淞沪局势再度好转老蒋很可能也意识到淞沪战局**队并不占优势,所以才把他的又一大嫡系精锐,陈诚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调了过来。
对于陈诚的名声,杨效欧也早就有所耳闻,在国民党内部此人是出了名的争强好胜,绝不似刘峙那般保守。只要十一师开进淞沪地区,如果吴孝良不尽快解决淞沪战事,他势必将插手其,到时候情况可就不妙了。
杨效欧瞬间转了数个念头,他相信吴孝良也一定早就看出了蒋正的意图。
“老蒋这是又想来摘桃子,钧座还要早下决定啊!”
吴孝良虽然生气,但他却不忍为老蒋有能力把这个桃子顺利的摘了。首先这一世的老蒋在威望上远不如他的前世,因为在其前世,老蒋取得原大战胜利,张学良通力支持,阎冯两大军阀被迫通电下野,是以全国属他一家独大。而这一世不同,原大战由于淞沪战争的爆发而戛然断,并且他决策上并没有扭转危局,反而避走徐州洛阳,这就已经在舆论上落了下风。
再者,他最有力的同盟者张学良东三省尽皆丢掉,河北大部也已经陷落,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竟然迟迟没有动作,更使他的声望一落千丈。只有上海战事还算不胜不败,但却是山东军作为主力,如果他不顾吃相的摘桃子,天下汹汹之口都能把他淹死。
可万一老蒋真不在乎那悠悠众口呢?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看来和日本人的谈判还真得战决,否则吴孝良还真打算先量那个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几天。
“给日方发电吧,明日午间十二点在徐行镇见面!”
说罢,又对杨效欧道:“毅如兄,这几日一定要盯紧了日本人,防止他们有所异动。”
按照常理推断,战场上的胜负最终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