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荒茏魑�行АT诨Υ�碓蛉衔�诙醮�硪蝗ヨ梦抟粜牛��洳�质朴衷诩�晃榷ǖ淖纯鲋校�诨Υ�硗��写�砣ǎ�跹�兔挥醒【偃ǘ�荒芙�醒【倌兀�
同盟会认为武汉在军事上处于劣势,而且黎不能抽身出来,就没有理由反对推举黄兴为大元帅。非同盟会则又认为这是同盟会一手包办的选举,而且黄兴是汉阳的败将,这样人物不配做全国革命省区的最高领导者。
在鄂代表先后于12月中旬到了南京。各省代表相聚一堂。大家调和的结果,决定不否定选举大元帅的这件事实,但将大元帅的位置颠倒过来,以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大元帅因主持武昌军事不能到南京,应委托副元帅黄兴代行大元帅的职务。
但是黄兴通电坚决不做任何一种元帅。
孙中山是在武昌起义的第三天(10月1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消息的。他喜出望外,本想回国亲自指挥作战,以“快平生之志”,但又想到革命初成,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故决意从外交方面致力,待此问题解决后回国”。由于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的立场没有改变,因此他的外交活动不可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对四国财团停止借款给清政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911年11月24日,孙中山从法国马赛港乘邮轮回国,于12月25日到达上海,这使革命军组织中央机构的问题获得迅速解决。12月29日,革命军17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推定汤尔和、王宠惠为正副议长;旋即进行临时总统的选举,孙中山以16票当选。其余1票选黄兴。12月31日,孙中山赶到南京时,有人问孙带回多少钱和多少枪炮,孙笑着说:“我带得革命精神回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誓词如下:“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道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接着宣读了宣言,宣告###的诞生。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一九一二年为###元年。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并于1月初,代表会议继续选举黎元洪为临时政府副总统。同时通过孙中山所提出的国务员名单如下:陸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英,外交总长王宠惠,司法总长伍廷芳,财政总长陈锦涛,交通总长汤寿潜,内务总长程德全,教育总长蔡元培,实业总长张謇(内务总长原提宋教仁,因未获代表会议通过,改提程德全)。
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的一天,曾经打电报向袁表示“暂时承乏,以待贤者”。就职后又补发一个准备“推贤让能”的电报,保证总统一席随时可以让给袁。
南方代表1月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通过了临时政府各部总长人选,成立###临时政府。袁世凯暴跳如雷,怒不可遏。4日,他致电伍廷芳,说什么:“国体问题,由国民会议解决,现正商议正当办法,自应以全国人民公决之政体为断”。并气势汹汹地质问:“此次选举总统是否立即取消?”伍廷芳理直气壮地驳斥道:“现在民军光复十余省,不能无统一机关。民国组织临时政府,选举大总统,此系民军内部组织之事,为政治上之通例。”
其后,双方反复争论的是开会地点国民会议选举方法和退兵问题。表面看来,和议陷于停顿状态,实际上,唐绍仪、汪精卫等人一直在与伍廷芳进行私下协商。1月8日,袁、伍电商,各战场继续停战15天,这是第五次停战。在此期间,袁授意其党羽广告舆论,一时“收拾大局,非袁莫属”之说,纷纷登上南北报章。当时有些人已看透袁别有用心,故意破坏和谈,要他格守唐伍议定的条款,迅速设法召开国民会议。他竟置之不理。
孙中山看到袁世凯无和谈诚意,北洋军叫嚣不已,乃决定出师北伐。这主张得到了一部份中下层革命党人的热烈拥护,也得到临时政府的同意,妥协迁就的喧嚷暂被淹没在北伐的声浪里。孙中山自任北伐军总指挥,亲自制定六路北伐的计划,以鄂湘为第一军,由京汉路前进;宁皖为第二军,向河南前进;淮扬为第三军,烟台为第四军,向山东前进;合关外之军为第五军,山陕为第六军,向北京前进。一、二、三、四军达到目的后,即与五、六军会合,共同攻破北京。13日,北伐军首战告捷,败北洋军于宿州,夺取了战略要地徐州。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战场上,也取得了胜利,如果继续按计划进行下去,打败袁的北洋军不是毫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