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皇帝明显更维护同母哥哥,只要两人的战火不绵延到台面上,管他下面打得你死我活,睁只眼闭只眼,不理。
得了纵容,岳河郡王更是不给六王爷留面子。
六王爷自然也不是个好欺负的,时时还以重击。
有这两个针尖对麦芒的主子,下面的爱臣良将、属官私客自然也是刀光剑影,火花四射。
那廖宗望是侍卫步军司的人,料理巡视皇城安全的事务,官居从五品,老父是六王爷府上的一把手大管家廖慕贞,其人年幼一段时光,在王府长大,父子二人都是深受六王爷恩德,与主子亦主仆,亦友人,情分不浅。
去年年底,霍怀勋去了西北,将一块地儿给圈了,刚巧就是六王爷的私产,却装傻充愣,当不知道。
廖宗望替主子出头,亲去西北蛮荒地,找霍怀勋算账。
廖宗望与霍怀勋在职衔上算是勉勉强强打个平手,不相上下,偏偏跟主子一样,率耿了一些,行事手法直来直去,敌不过姓霍的狡猾。
霍怀勋先礼后兵,对其拜访十分恭敬客气,却阳奉阴违,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将老实人廖宗望骗得凄惨,不但连原产契都诓去,还被耍得在西北牧了半月的牛羊,丢尽颜面。
廖宗望血性汉子,为人也是正经,哪禁得起被这个遭过通缉的贼臣侮辱,就算不为了六王爷,也自此跟姓霍的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回了京城,公务之余,成日盯霍怀勋的梢,揪他小辫子。
这次也不例外。
霍怀勋下肇县视察产业,被官绅乡吏包围献媚的事,传了京中廖宗望耳里,找吏部递状纸,告这厮假借公务,在外勾结地方官员,威逼利诱对方进贡,还举出实例,例如,住县内最贵客栈内的天字号上房,每日连县太爷刁大吉都得亲自报道慰问,其他人上门,更是得人手一份贽见,才能得个好脸色。
这种事是官场常态,哪个外派官员出门在外不捞些油水。
尤其当朝民生富足,社稷已稳,官员没有几个能够禁得起查,别做得太过分,也没人会特意找你的茬儿。
偏偏廖宗望九头牛都拉不回,缠着吏部长官,说是如不查清,秉公办理,便直接击天鼓,告御状。
吏部的老头子们算是被这愣头青小子缠怕了,只得跟岳河郡王打了声招呼。
岳河郡王面上倒也大公无私,说关系国法,绝无偏袒,招了霍怀勋回来,叫他禀明外地情况。
车轱辘咔嚓踏过青石板地面,霍怀勋想着那廖宗望,顶都生烟了。
他脸阴了半会儿,道:“喜欢揪人不放?待爷回京拨了他爪子!”
窦小凤想他霸狠惯了,虽是他自己挑起来的火头,但也不会容别人坐头上拉屎,这回可算是被逼急了,正要开声,却听他扒开车帘朝外一瞥,恢复脸色,扬声:
“走,先去郑家香铺。”
^^
鹤翱观惊魂过后,欢娘回了郑家,数日当做一日过,时光飞逝。
霍怀勋那边再没动静。
再隔些日子,郑济安开始下床走动,伤病似乎一夜之间不药而愈,神清气爽,再也不骂人了。
于是,欢娘知道,那人终于是离开了肇县。
每个人的生活,各就各位,回了轨道。
她长吁一口气,可还没吸完,又生吞回腹。
还要回的。
肇县又恢复往昔的慢慢吞吞,不温不火。
县太爷每日在衙署,捧着肥墩墩的腮,一边打瞌睡一边坐镇,各个乡绅开始慵慵懒懒地提鸟笼,听小曲,逛街市。
那厮就像个八号风球,一走,刮走了县人的所有活力劲儿。
欢娘偶尔看见郑绣绣,也是落寞了不少,有时来看自己调制花粉,也是没精打采,话都说不了半句。
到年尾,风起温降,添了棉衣袄裙,眨个眼,欢娘在郑家跨了年。
欢娘头一个月提心吊胆霍怀勋哪日从天而降,第二个月慢慢淡了,再过两个月,基本已经忘了。
那货临走前说尽快回,搞得欢娘浮躁到一连几月都不大安生,可谁又晓得那个“尽快”是几时?
只怕真如自己原先想的,不过一时贪玩,早忘了。
活人可不能把自己紧张死。
欢娘大大松了口气。
因尤婆子那事,欢娘暂时在柳倩娥这边的伺候时光也多了。
柳倩娥对欢娘也并不是真的好感值飙升,只是怕弟弟又有骚动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