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4 页)
人们所熟悉的古战场。
在长板坡,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长板雄风”四个字,纪念的就是赵子龙当年单枪匹马救少主,及张翼德喝退曹操军的史实。
不知是什么时候,也不知是何人,把“长板维风”的石碑,移到了武陵镇的东广坪上。
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真是阳春四月,温暖情人。
武陵镇的东广坪上围了不少的人。
时近午时分。
广坪两侧小担贩的吆喝声传送过街。
暖风吹拂,送着喧哗的吵闹,也飘着酒肉的香气。
徐天良风尘仆仆地走进了东广坪场。
他一如既往地戴着一顶大竹笑,肩背上斜挂褪色的织锦袋,低着头,弓着腰,一言不发地默默行走。
他仿佛没有注意到广坪上有这么多人似的,仍行色匆匆地走着。
人越来越多,为了防止撞着人,他不能不放慢速度。
终于,他在一个小担旁停住了。
为了赶路,躲开那个纠缠不休的白素绢,他一口气奔了百余里路,连一口水也不曾喝。
现在他是又讥又渴。
“客官,要点什么?”担主客气地打着招呼。
徐天良在板凳上坐下:“先来一碗豆脑花,再来八个馒头。”
“哦,对不起馒头卖完了。”担主哈着腰道:“面条怎么样?”
“行。”徐天良点点头,“就来两碗面条,加双码。”
“哎!”庄主应诺连声,忙着去拿碗,几个行人从旁走过。
“快往前去看,过了正午就要撤擂台了。”
“听说这位蒋小姐,武功好,人又年轻漂亮,谁能娶到她,真是有福气!”
“没有真功夫,谁能摘到这朵带刺的花,她从去年设擂起,共打了一百多场,还没人是她的对手。”
说话间,几行人已挤入了坪场的人群中。
徐天良浅浅一笑。
原来是比武招亲擂,这些世人也真俗!
“豆脑花来了,客人请先用。”担主将满满一碗豆腐脑,送到徐天良的面前。
徐天良捧起碗就喝。
不知是太渴的原因,还是豆腐脑做得好,他觉得味道特别好。
他啧啧嘴,放下碗,瞧瞧担主。
担主做的是拉面,手脚很麻利,面条拉得很长。“哐哐哐!”坪场上突然响起了锣声。
担主搁下手中的拉面,伸长脖子,垫脚往场内观望。
有人在叫嚷:“响擂了!”
“闪开!”一阵吆喝在小担旁不远的地方响起。
人群向两旁分开,站出一条小道。
担主站下了脚跟,人群让开道后,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到擂台上。
一行青衣对襟褂的汉子,踏人坪场,分两行侍立。
一声朗朗的喊声响起:“青城派少主霍长青前来求亲!”
霍长青?徐天良不觉侧转头,将目光投向坪场。
坪场中,一块“长板雄风”的石碑。
石碑旁,搭着一座高六尺,长宽三丈见方的木架擂台。
擂台四周及台正背,皆用红绸围裹,四角手着彩族,红光耀目。
正台木梁上接着一块红幅,上用草书定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宇:“比武招亲。”
比武招亲,是武陵镇人的风俗,也是武陵镇人的骄傲。
武陵镇上凡是习武练功的人家,没有一户不是用这种方法招郎选婿的。因此,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陵武陵镇的武学发扬光大。
台上坐着一位面容清癯,神态威严的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身旁,坐着一位十七、八岁,身材苗条,一身红装,相貌姣好的女子。
据估计,那女子该是擂主,即是要选亲的姑娘,那中年汉子该是女子的爹。
在锣声和吆喝声中,霍长青昂首挺胸,走到擂台前。
霍长青按照规矩,先在擂台左侧的报号桌前,报过姓名,年龄,放上彩金,然后绕过上擂的木梯。复到擂台前。
刹时,人声鼎沸,情绪高昂。
霍长青不从木梯上擂,显然是存心要声弄功夫,爱看热闹的武陵镇人,怎不感到兴奋与激动?
锣声骤然加急。
擂台上走上几名壮汉,竖起一寸厚的木板,一根茶碗粗的木棍和一叠九块垒起的红砖。
锣声骤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