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见。”
“你真笨。”钱小晴翘起嘴道:“即使是这样,他也不会在手下的面前,暴露真相。”
“呵!”宋志傲狠狠地在后脑勺上,拍了一巴掌,“那个杜云魂真是假的?”
天仙居顶楼内壁。
杜云魂在夹壁中站着,右手指间捏着一双竹筷。
刚才冒称杜云魂的老者,即天仙居的帐房先生,垂手侍立在夹壁外。
杜云魂低沉的声音从夹壁内传出:“通知闽大公子,我要见他。”
“是。”帐房先生躬身退下。
“咋嚎!”竹筷在杜云魂指间断裂了。他那看不清脸色的脸上,露出一抹莫测如深的笑容。
夜空,托出一轮浑圆的圆月。
一阵微风吹过街头,楼下灯笼摇晃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密密的灯笼团绕在一起,簇成团团的星光,与天空的皓月、繁星,交相辉映。
三天的时间,实在太短了。
转眼之间,已到了献县,离沧州已不到一天的路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徐天良与钱小晴最后的相聚之夜。
徐天良一旦进入西子庄,则会变成一个听命于主子的杀手。他连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掌握,怎能还带着钱小晴,与她朝夕相处?
他有一个可怕的预感,到沧州后他会失去她。
因此,这一夜对他来说,是个非常重要而又感到可怕的一夜。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并没有错。
县城不大,但很热闹,比京华的元宵灯街要热闹。
全城到处挂起了灯笼。南城口的大庙坪内,数千张灯笼云集在此,斗焰争辉,还有戏班的采莲班与高跷队在表演。
不是元宵,也不是谷节,献县城大排灯笼阵做什么?
今日是献县城的状元节,所以才这番热闹。
这里有一个故事。
相传唐朝开元九年,献县有位叫和玉的考生,赶往京城赴考,因途中生病,赶到京城时,已误了考期。他怀才不遇,屡屡不乐,又在京城病倒,当他从病床上爬起来走上街头时,发现店前的整个一条街,全都接满了灯笼。他很奇怪,不是元宵节,也不是八月十五,接什么灯笼?
和玉一打听,才知道是此街的一位考生高中了状元,故在此街摆下灯谜大阵,以熔耀他的才华。和玉气愤不过,忿然上阵,大破灯谜,一口气将这位状元写下的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字的迷灯全解了。
皇上玄宗李隆基酷爱字谜,便服前往观阵,见和玉势如破竹,大破新得状元的字谜阵,龙心大悦。欣喜之下,即破例封和玉为第二名新科状元,并将此街改名为“双状元街。”
献县出了状元,人们自是雀跃欢腾,便把这日立为状元节,每到状元节这天,人们便要接起字谜灯笼,在南城口大庙坪设起灯笼大阵,以寻找新的状元郎。
数百年来,献县再也没有出过状元,但这状元节、灯谜大阵的风俗,却是沿袭下来。当然,这种灯谜大阵不再是为了寻找状元郎,而是一种民间的娱乐罢了。
说也巧,徐天良和钱小晴正巧撞上这个状元节。
也许,这将是非常值得留恋的一夜。
徐天良和钱小晴沿街走向南城口大高坪灯会场。
宋志傲没有同去,他独自留在西街巷的一家小客栈中。
他有他的任务,他要练笛。
他练笛两天,不仅进步很快,而且已完全痴迷在笛音中。
大庙坪设备很陈旧,但很宽敞。
坪中搭着很多的木台,木台上桂满着字谜灯笼。
木台有大小,有高有低,灯笼也分各种种类。木台前都设有一个香案,案上摆着托盘,托盘中搁着银子、绫罗绸锻或其它的奖品。
按灯会的规定,凡猜中字谜者,都能领到一份奖品,字谜愈难,奖品的价值就愈高。
这纯粹是民间自发的活动,没有任何强制性,这些木台都是献县人自己搭的。自己请人出字谜,自己出台,自己出奖品,为的弘扬献县人的文化,发扬光大献县人的状元精神。
当然,也有借此机会出风头,炫耀自己财势的人,在这个年代,这种情况不足为奇。由于各人的财力不同,所以木台的规格不一致,奖品价值的悬殊也很大,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一起构成了献县状元节字谜灯会的热闹场景。
字谜灯会正值高潮。
会场中人群熙熙攘攘,喧哗声、吟字声如同海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