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并没有什么稀奇玄妙。为什么禅宗上面有个“禅”字呢?就是必须从禅定来。没有禅定,嘴巴玩几句花样,学了一点“云在青天水在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青蛙扑通一下跳下水”,那是欺人之谈。真正禅宗必须从止观来,止观、禅密统统不分。若站在止观的立场来看,无论显教、密教,各种宗派,都是止观。
不过,禅的止观和其它宗派所走的路线有点不同。什么不同呢?譬如今天提出来的白居易那首诗:“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那个如如不动的,不管它有妄念无妄念。自己保留那个能生万法如如不动的境界,自己知道有妄念无妄念。经常保持这个,但是不要有意去保持。只要能保持这个,就是“大止”,止的境界大。许多的妄念在这个境界里,虽然象现在的蚊子飞来飞去,但是,它到底抵不住光明。天一亮了,这些蚊子赶快逃了,没有落脚处的。禅是不是止呢?也求这个止。不过,禅的止,境界放得大。若要勉强分辨的话,普通各宗派的止,入手的境界放得小。其它的宗派止于一念,例如初步念佛就是止于一念。禅宗不用这一念,不用妄想把它留住,只要在理上认识透彻。就在这个不动不静的如如境界中,动也无妨,动也是不动。你们现在有些人已经体会到这个影子了。影子也不错唷!能够找到影子,就一定能找到那个主人。就怕你连影子都找不到,如何能找到主人?
你就定在那里,不要再去求那个。那么,怎么观呢?不要另外想个办法去观。你知道在这个境界里,而且知道妄想在这个境界里生生灭灭,飞来飞去。你已经知道了。这一知,就是观。所以,他的观和天台密宗其它宗派不同。哪里不同?放任自然,自然的观。等于太阳出来了,有光明自然会照。既然是光,无有不照者。心光普照。什么心光?再明白一点讲,不管诸位有没有悟道,我现在讲话,你都明白,心头明白得很,自然这就是心光,何必另外再去找一个心光。嘿!你这个心光认清楚了,暂时不去管它!假的当真的玩。慢慢的,久了以后,假的终归是假的,它会坏掉的,一坏掉了,你的真光就呈现了。禅宗所走的路线,就是这么妙!这么自然!那些公案语录只是给你作个参考,不要被口头禅骗了,各有各的路。“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今晚小参,改作全体报告心得和感想。
(第二天到此结束。)
()免费电子书下载
第三天………习禅录影
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现在,综合昨天晚上你们的报告,有两点。第一、如何对付自己的妄念?第二、你们诸位两腿对付不了。
至于第一个问题,如何制心?如何去妄想?如何除杂念?我说我真可怜,我两天的话都白说了,你们听话不留心,其理不明。世界上学佛学道的人都想除忘想,我不是一再告诉你们,妄想不要你去除它的呀!你去除它干什么?我以前作了一首诗,讲一般人学佛学道去妄想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了,这首诗怎么说呢?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妄想就好像秋风落叶一样,扫了一次,又来一次,而且是在秋风里扫,越扫越多。老子懒得扫了,哈哈一笑,算了,不去扫它。落叶掉下来,自然会变成灰,自然就空掉了,你去扫它干什么?任它着地自成灰。这些道理我都说过了,妄念不要去除它,你去除妄念那个心,也是妄念。忘念本来是空的,本来就是虚妄的,所以才叫妄念。你除它干什么?我一直叫你们去体会“那个能知道妄念来去的心”,那个心不是妄念,那个并没有动过。你既然知道是妄念,妄念早就跑了。你还想办法去除妄念,那不是吃饱饭没事干吗?
再讲一段永嘉的《证道歌》听听吧!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不要去求一个道,真也不要执著。妄想本来是空的嘛!有也好,无也好,两方面都排遣掉,都不管,有无两头都放掉。也不要去求一个空,自然就空了。“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这样念起来,比念《金刚经》、《般若经》都舒服。“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人生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前生的欠帐,欠帐就要还帐,还了业债就本来空,还未了的时候,就面对现实,还债去。
希望你们把《证道歌》都背下来,一辈子受用不尽。万一你们一个人上山住茅棚,什么经典都不能带时,只要把《证道歌》背熟了,就够你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