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是否也包括对“声音”的临摹?全国各地有许多模仿李谷一的声音,成为“李谷二”而大赚其钱的。像天津的××,曾模仿得很象。国内有许多人模仿邓丽君唱歌,使你难分真伪。
王立平: 现在音乐家权益受到侵犯的事很多,我们曾粗算了一下,每个人可立案打官司的有三、五十件。多少年来,我们是在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乱走人行横道。著作权法的颁布填补了一个空白。今天应当是个盛大的节日。
张 锲: 这是作家们盼望已久的事,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又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杨纪珂: 现在的著作权纠纷案增加十分迅速,牵连到许多社会名流、知识分子。由于以前没有著作权法,判决时举不出具体的法律条文,有时越审越乱。现在有了这部法,就有了法律依据。
卢嘉锡: 近几年,一出国,人家就说中国影印了不少外国书刊,这是不是“海盗版”?在国外,朋友们一提这个问题,我们就感觉到有一点理亏。’
刘森民: 我们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得不到保护。我们出版的音乐、戏曲节目在香港、台湾、泰国、新加坡被大量复制,翻得很滥。
张君秋: 去年我到美国去了半年多,那里出售的京剧录音带是粗制滥造的劣质制品,既未经过我的许可,封面也不是我的照片,随便找一个照片就贴上,放不了两次带子就断,或缠上了。我们有了著作权法,就可以参加国际组织,使我们的版权在国际上得到保护。
谢铁骊: 人大每次讨论著作权法的会议我都参加了。在第十五次会议上我投了赞成票:电影工作者祝贺这部法的颁布和实施。
江 平: 建国四十年,著作权法终于出台。希望从颁布法律到完善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不要再用四十年。如果能只用十年,就该谢天谢地,阿弥陀佛。
……
在这个“盛大节日”里,广大知识分子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在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发表庆祝文章。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著作权法颁布前后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著作权问题的文章,是任何一项其它单项法律宣传文章的数量所不及的。
有的同志这样说,这样大规模地宣传著作权法,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过。这其中的缘故,自然与中国知识分子遭受侵权之苦深重、要求著作权保护的愿望十分迫切有关。
这是著作权颁布的日子里,发生在长城八达岭的一个故事:
翁长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
这位私营工艺美术厂聪明的老板,到书店一下子购买了八十册著作权法单行本,要送给有关领导和自己的同行们。
“要让这些同行懂法守法、停止侵权。”他这样说。
他盼望这个法,可谓如久旱之盼甘霖。
早年,他只身一人从黑龙江来到北京的八达岭,凭着一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脑瓜,研制成功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小巧别致的长城系列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一投放市场,立刻就卖光了,成了国内外游客离别八达岭时必不可少的纪念物。他也靠此发了一笔财。
但是过了不久,他的工艺品卖不出去了。到旅游点看一看,每个摊点都摆着同样的工艺品。不是他的,是仿制品。这些仿制品做工简单,外观粗糙,渐渐成了滞销货。就连他的正宗货,旅游者们也不敢买了。
这些仿制品是从哪儿出来的?他一调查,原来周围一下子涌现了十几家工艺美术厂,大家都搞这玩艺儿,恨不得家家户户都靠这玩艺儿发财。
翁长龙立即改换新产品。
很快,那十几家工艺厂也纷纷转产,新的仿制品又呼啦啦一下子摆满旅游摊点。
翁长龙一家厂一家厂地打招呼:“你们这样干不行,这是侵犯了我的版权!”
可是,盗版者不理睬,照干不误。
翁长龙真是苦恼极了。
他已经试制出几十种新产品,但不敢往市场投放。
这时候,听说国家有了著作权法,他就买了八十本著作权法单行本向同行们分发。
“看看吧,有法了。咱们大家都得守规矩,触犯了法律可不是好玩儿的!”他半是认真,半是吓唬地跟那些盗版者说。
这些盗版者起初被翁长龙送去的著作权法单行本吓坏了,也确实谨慎了一阵子。
翁长龙说:“只要我们国家能够严格按照这个法律办事,守法,执法,就不愁克服不了侵权现象。怕就怕有了法,也不执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