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第3/4 页)
,两天之后,当领航的向导,指着前方那三角沙洲,兴奋的叫着“到了,到了”的时候,积郁在老者心头的阴霾顿时烟销云散,一切吃过的苦,在这一刻都不算什么了。
“升帆,换上吴军旗号。”
随着老者一声下令,五千多号壮士们来不及品味兴奋与激动,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过不多时,百余艘船上,尽皆升起了“吴”字大旗。
船队转头西行,穿越三角沙洲,水道越来越狭窄,两岸的景色也越来越近。
“前边是什么地方?”老者问道。
领航的向导忙道:“前边就是武进了,是扼守江口唯一一座城,不过平时吴人很少在这时驻扎军队。”
“嗯,传令全军,加快航速。”
一百多艘战船阵形渐密,桨力与帆力均达到了最大,逆流而上,向着内陆飞速前进。
果然如领航向导之所说,舰队顺利的通过了武进水域,几艘巡逻的吴舰,因为看到他们是打着自己旗号,也并没有要求登船盘查。
此地距青州前线,已是有千里之遥。
吴人通常情况下部会通过东南水网,向北方前线运送粮草,虽然偶尔也会走海路,但海浪天气变化多端,这个时代的船只在远洋航行中相当有风险,故而很少走海陆,当然,海运也并非不存在,只不过都是相距较近的近海航行而已。
在沿海的航道上,吴人存在着几条近海运输的舰队,很显然,在水道上巡逻的吴舰,把这支舰队当作了其中之一。
尽管如此,但这般深入吴国腹地,船上的人仍不免怀揣着忐忑不安,生怕哪个吃饱了撑着的吴军舰船,非要上船检查,如此一来,破绽一出,只怕他们就是羊入虎口,有来无回。
不过,所有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吴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支不要命的敌国船队,经过千里的海路,遭到风浪的打击之后,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
经过一夜的航行,次日清晨之时,不远的南岸,一座巍峨的城市渐渐印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此时此刻,每个人心头的热血都燃烧了。
目的地,终于到了。
那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已经“病死”的黄忠。
而这五千壮士,也不是普通的渔民,而是清一色的汉国水军战士,这一支水军正是几年前方绍吩咐魏延,征集东海一带渔民所组成。
剡城之战的大败,黄忠的假死,青州的不增兵,都不过是为了营造出一副青州可破的假象,诱使孙权把他看家的兵马,全部调往青州前线。
如此一来,吴国的后方将一片空虚,因为孙权所有的军队已经部署在前方。
而黄忠和他的水军,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由海所人的那条水系,也并非普通的水系,它的名字叫做长江。
黄忠此行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一一奇袭吴都建业。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兵
建业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乃天资帝王宅。
石头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处天然屏障之内,城又分外子城与罗城,内外两重。
当黄忠手抚宝刀,目露凶光,冷冷的注视着渐近的建业城时,心中竞隐隐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澎湃。
当初方绍向他和盘托出计划时曾说过,此计虽奇,但大海之中浪涛汹涌,一万人马走海路能不能活着抵达长江口还要看天意,其中实是凶险不已。
而黄忠则毫不犹豫,毅然应诺,现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尽管手中兵马损失过半,但最终他还是来到了目地的。
直到此时,吴人仍没有察觉,不过,建业到底乃吴国帝都所在,其防范程度要远高于他地,在距离建业港尚有三四里地时,巡江的水军一艘斗舰疾驶而来,隔着江水喊话,要求登舰例行检查。
“让他们上来吧。”黄忠冷笑道。
对面的斗舰放下小船,四五名吴卒乘小船驶至黄忠的旗舰,一上船,看到的则是一个个衣衫褴褛,却又目露精光的军汉,几十号人正静静的围观着登船的陌生人。
这静寂的气氛让登船的吴卒有点不自在,那为首的小校故作自然,朗声问道:“你们这里谁是头?”
水手们自觉的让开了一条路,黄忠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用一种欣赏猎物的眼光,不动声色的盯着这几人:“老夫就是。”
那小校扫了一眼眼前这老头,摆出一副官架子,问道:“你们是哪一军的运输队,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