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待贤王赶至寝宫时,里面已然黑压压的跪了一地,宫人,太医,瑟瑟发抖。
“父王怎麽样了?”未至榻前,贤王低声问道。
却没有一个人回答,所有人都只是跪著,眼角抑制不住的泪水,却没有人敢发出声音。
贤王扫了众人一眼,心中明了,却不多问。俯身在龙榻边,强忍著胸中一阵阵翻涌。
“父王。”贤王轻声唤道。
老者费力的睁开眼睛,紧紧握住面前的双手,努力平静著自己的呼吸。
“逸…儿…”断断续续的轻呼出口,老者轻轻喘息著。
贤王却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答应…朕…好好…活下去。”仿佛一句话,已然消耗了他太多的力气,老者却没有放弃的意思,“将…将来…襄助…襄助…”老者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只是眼睛仍倔强的看著面前的人,满是询问。
“逸儿答应您,无论,无论发生什麽,逸儿一定好好活下去。”
手中的力道兀自松了,榻上的身体仿佛沈入水底,变得安静。
太医过来请过脉,便只响起一句,“皇上龙驭归天了。”哭声自殿内响起,丧锺长鸣。
贤王只觉得头晕目眩,随即跪倒在旁。父王,而今兵临城下,逸儿纵有满腹经纶,还有谁可襄助?您让逸儿活著,可是逸儿如何面对祖宗江山,如何面对宗庙社稷?难道要逸儿背著这千古骂名做一辈子俘虏吗?父王,您究竟作何打算,能否告知逸儿呢?
“来人!”稳了稳心神,贤王吩咐道。“命御林军封锁所有宫门,没有我亲笔手谕不得出入。速召张大人,崔大人和李将军於偏殿等候。”说完,贤王步出寝宫,直奔偏殿而去。
张凛正欲离去,便给迎面而来的宫人唤住,心下便也猜到了七八分,匆匆往偏殿去了。
三
待到贤王到时,三位大臣已然垂手而立。
摒退了殿内所有宫人,贤王看了三位大臣一眼,幽然道,“父王,已经龙驭归天了。”
三位老臣面面相觑,徒然拜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已是老泪纵横。
贤王看了三位大臣一眼,敛了衣容,也跪了下来。
“王爷!”张凛正欲扶贤王起身,却被贤王拦住,道,“三位都是父王的肱骨之臣,又是逸儿的长辈,且听逸儿把话说完。眼下非常之时,敌我实力悬殊,逸儿自知不能为父王分忧,却不忍父王背上这亡国之罪,而今父王驾崩,皇兄下落不明,便是天意,让逸儿一力承担这千古骂名了。”
“王爷的意思,莫不是?”张凛看著面前的少年,心不由得生疼。
“是。”贤王坚决答道,“逸儿欲以储君之身为父王举行国葬,待七日大丧後,继承大统。”
“王爷!”李钰拜道,“臣虽是个粗人,却也知道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王爷若是此时继承大统,百年之後如何面对先祖诘问,如何面对悠悠众口!”
“王爷九岁便以诗书闻名於世,十一岁亲拜御前走马的学子更是令天下读书人敬仰。王爷此举,是要让天下读书人心寒吗?”崔明说著,已忍不住哽咽。
“王爷,”张凛疼惜的看著面前的少年,“趁著豫国还没打进来,走吧!让李将军选几个亲兵护送王爷离开,日後东山再起,却也未为不可啊。”
“三位大人的苦心,逸儿明白。只是父王尸骨未寒,逸儿若此时离去,是不孝。将士们冒著枪林弹雨,妄送性命,我身为主帅,非但不能力挽狂澜,却临阵脱逃,是不义。河山将倾,逸儿置天下百姓於不顾,是不忠。逸儿自幼得先贤教诲,怎会不明白其中道理。饶是先祖护佑,逸儿能有东山再起之日,却也无颜面对南国这绵延山河啊!请三位大人成全。”说罢,贤王委了身子,一个深深的叩首。
“王爷,”三位大臣皆一叩首,“王爷一片孝心,臣等惭愧啊!”
“逸儿代父王,谢过三位大人了。”贤王说完,正欲起身,眼前却兀自黑了下去。定了定神,却见张凛扶住自己,一脸担忧之色。
“不碍事。”贤王轻轻摆摆手。
“王爷,还是召御医来诊脉吧。”崔明道。
“不用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崔大人,父王的後事,就交给您了。张大人,近日恐京都生变,各部官员那儿,还须您亲自留心。李将军,前线战事便仰仗大人了。务必,为逸儿争取七日时间吧。”
“王爷放心,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後已。”
贤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