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结婚四天后,男方家要杀一头猪,酿一罐酒,让新郎、新娘带上这些东西,随送新娘的人一起到新娘父母家。新郎会把酒、肉送给岳父和岳母,表示这是自己在婚后第一次对老人敬孝。然后,新郎领着新娘返回自己家里,到此婚礼才算全部结束。
二、怒 族 斜 拉
怒族人的饮食习惯有些与众不同,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吃两顿饭。他们的主食大多是玉米,食用方法主要是:煮焖咕嘟饭(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包谷粑粑、石板粑粑等。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竹笋、野百合、各种块根类及蕨类植物。他们的肉类来源主要是牛、猪、鸡、狗、羊、鱼,以及野牛、野猪、鹿麂子、岩羊和山鸡等猎物。在日常生活中,最受怒族男女老少喜爱的一种食物是“斜拉”。
第十三章 怒族文化(2)
“斜”在怒族语中是肉的意思,“拉”是酒,“斜拉”翻译为汉语的意思就是肉和酒炒在一起。怒族人在做“斜拉”时,先把大块的猪肉切成很多小片,然后用酥油炒40分钟左右,再放入一些清酒,搅动片刻,盖上锅盖几分钟就可以食用了。“斜拉”营养丰富,是怒族人款待客人的佳肴。它不但口味好,而且有治疗风湿、妇科病的效果。如果你到怒江两岸,好客的怒族人就会给你端上一碗热乎乎的“斜拉”,吃完后你一定会感到精神爽快了很多。
三、怒 族 猎 棚
待秋季最忙的时节结束后,怒族的青壮年男子和小男孩晚上就很少在村里聚会了,有的连家都不回,而是到山上去守猎棚。猎棚一般都建在大树下、石岩旁、丛林中、山溪边。怒族男子用树枝、树叶和茅草,在那些地方搭起简陋而又隐蔽的小棚子。平时,它可以用来遮风避雨、存放一些东西,秋天就成为狩猎所用的猎棚。他们通宵地守在这里,猎取山鼠、竹鼠等小动物。
怒族人生活的天地
秋收之后,因为庄稼已经收完,山鼠、竹鼠等靠偷吃粮食为生动物的食源被切断,只好到处找吃的东西。怒族人用竹签穿起包谷,放在猎棚四周。这些小动物闻到食物的香味,就会来这里大吃一顿。猎人则根据竹签上的齿痕判断来吃食物动物的数量、大小和种类。然后,带上弯弓和长刀以及其他需要用的物品,到猎棚里去守候。
白天,怒族人在猎棚中削箭、烧茶、喝酒,但是不能高声聊天,因为这样会吓跑藏在附近的小动物。到了夜晚,野兽们出来活动,只要听到“嚓嚓”的响声,猎手们就开始准备拉弓搭箭。等猎物确认没有危险,埋头大吃诱饵,失去警觉时,猎人才会瞄准目标,从容地张弓放箭,很多猎物就在不知不觉间毙命了。
守猎棚是对男人勇气和胆量的考验,他们打到猎物的多少还关系着个人的荣誉。谁在猎棚获取的猎物最多,谁就被誉为村寨中最能干的人,并受到人们的称赞。如果他是一个未婚青年,更会收到姑娘们投来的爱慕的眼光。
四、怒族达比亚
达比亚是怒族古老的弹拨乐器,又称“达边”,当地汉族人称其为怒族琵琶,主要流行于云南怒江流域。达比亚虽被称为琵琶,但是它比琵琶还要古老。怒族的山寨里还流传着有关达比亚的传说:古时候,一个居住在深山的怒族孤儿由于没有田地和房屋,独自住在深山的岩洞里。一天,为了消除寂寞,他找来一段黄桑木树干,以棕丝为弦,做成一件达比亚。每天夜晚,孤儿就弹起达比亚,抒发自己的情怀。达比亚清脆动听的琴声感动了附近山寨里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跑来与孤儿结为夫妻。从此,达比亚在怒族中流传开来,一直到现在还经常在怒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合中使用。
达比亚通体用一整块楠木或黄桑木制作,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全长60厘米左右。共鸣箱为椭圆形或三角形,正面蒙有松木或杉木薄板,板的中部有很多圆形的出音孔。琴头没有什么雕饰,左右两侧有四个木制弦轴。琴杆短而宽,表面为按弦指板,不设把位。面板下方有木制琴马,上面系有四条琴弦,早期使用羊肠弦,现在已改用钢丝弦。
演奏达比亚时,琴头向左斜置于胸前,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弹拨发音。它的音量较小,音色明亮柔和,定弦法因演奏曲调的不同而有多种,中间的两弦演奏旋律,外边两弦进行和声衬托。进行演奏时,左手很少变换把位,常使用带音和打音等技法,右手常用弹、挑、勾、抹、摭、分等技法。在怒族民间音乐演奏中,达比亚常被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经常演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