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警系统也在奥运会期间大显神威。这个由安装在道路上的上百台交通事件检测器等组成的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可在第一时间发现交通事故、路面积水等各种意外事件,自动报警并对事件过程全程录像,在指挥中心实时显现。通过它,指挥人员能够使用警力定位系统迅速显示事件区域的警员、警车分布,指派最近民警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在奥运中心区,建成的基于高清数字化技术的综合监测系统,实现了对进出中心区车辆的全时空、全方位监测。这个系统的路面监测设备把原来视频监控、流量统计、车辆识别、事件检测、违法检测等5种功能融为一体,一个设备替代多个设备,如此高集成度的应用在我国还是首次。
7月16日,为保障奥运交通,服务公众出行,北京市交通信息发布中心正式启用,实现全市路况信息全方位、多渠道的即时播发。 随时随地提供路况服务,是北京交管部门推出的系列便民服务措施之一。北京交通管理部门还陆续推出了大量人性化服务措施: 7月1日起,对拥有两辆尾号同为“单号”或“双号”私人小型客车的注册登记个人提供变更号牌服务; 在次干路、支路以及居民小区周边有条件的道路上增划停车位,方便市民停车; 对仅造成车物损失或者伤情轻微的交通事故进行快速处理,简化保险理赔手续,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7月20日,“122”开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交通咨询,为广大中外宾客提供交通咨询服务。
从北京市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来看,有些措施是属于基础性的,不仅有利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且作为奥运遗产保留下来,奥运会以后仍可长期发挥作用。如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新修的道路、桥梁、地铁,交通管理的科技手段,如现代化的交通指挥中心、交通信息诱导系统、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报警系统等。奥运会的举办,使北京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前了若干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所采取的所有相关措施中,开辟奥林匹克专用道和大幅度地消减交通流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这两项措施,其它所有措施加到一起,也不可能保证奥运交通能够实现北京对世界的承诺。
这两项重大措施是北京为了缓解首都城市交通拥堵、确保奥运盛会顺利举行所做出的明智之举和必然选择。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机动车已达到330万辆以上,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交通拥堵问题本已十分严重的国际大都市来说,想在短时间内缓解拥堵,达到举办奥运会的交通需求,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采取超常的管理措施。
其实,不仅北京这样交通拥堵十分严重的城市举办奥运会时需要采取超常管理措施,即使在交通拥堵不是十分严重的其它举办奥运会城市也是如此。实际上,每届奥运会都绕不过“交通限行”这个问题。奥运会期间为了保证奥运专车的快捷、准点,开辟一些奥林匹克专线,在这些道路上以及场馆周边道路限制其他机动车通行,这一点这已成为国际惯例。
汉城(首尔)、亚特兰大、雅典等奥运会都实施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韩国汉城(首尔)举办奥运会时,该城市只有100万辆机动车,但为了保证交通畅通,其政府也实施了机动车按单双号出行的措施;希腊雅典在奥运会期间,进行了交通的“三层”管理:安保区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运动员顺利直达赛场;疏散区允许持票人员到达场馆欣赏比赛;引导区对比赛前或者结束后的大量人流进行疏导分流,撤离会馆周边。1996年亚特兰大举办第26届奥运会时,当时该市有365万辆车,该市减少私人机动车出行,调集公交车运送观众,共削减了250万辆机动车。据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将全面禁止私家车出行。
实际上,在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 ,为了保障峰会的顺利进行,北京已尝试了一次大规模的交通限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是为北京奥运会交通保障工作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10月27日,北京市政府要求市属政府、企事业单位按80%比例封存公车,以削减交通流量。中央驻京单位也按照50%比例标准参照执行。截止到10月31日晚6时,已有49万余辆公车入库封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从11月1日至6日,每天6时至23时,四环路(含)以内道路禁止本市货运车辆通行(含持有货运通行证车辆)。空驶出租车禁止在长安街(大北窑桥—新兴桥),东二环路(东直门桥—东便门桥)主路,三里河路(木樨地—甘家口),天安门广场东、西侧路,大会堂西侧路通行。每天6时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