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第2/4 页)
然而对宋九来说,缺的就是时间,要时间慢慢抚平整个幽州路各族对宋朝的部分仇恨,需要时间融合归化各族百姓,需要时间让幽州恢复发展,国家也需要时间恢复因平辽战争带来的经济创伤……
当高丽扩张到宋朝忍无可忍的时候,宋朝经济也恢复过来了,那么各方各面,都有条件发起一战。
按照宋九的估计,那得要到明年。
打过了,解决好疆域问题,宋九就退下来了。
因此他现在表面对高丽的小动作不管不问,以至让许多底层官员与将士十分地不满。
但另一方面宋九继续小心地治理着东北,并且大力发展沈州,现在叫沈阳。
那几千户迁徙过来的汉民,就安置在沈州。
用意简单,以后幽州路必然重新划分,面积太大了,作为一路显然不大适合。那么以后必然会一切为二,以幽州为首,管控着辽国中京上京,至于金山以东则重新划成一路,取其交通枢纽沈州为中心。可能以后还会继续细分成三路四路,不过那会很遥远了。但宋九离开前,必须将新的行政区首府扶持起来,创造一切为二的基础,以便便于治理。
不过朝堂的变动,不得不让宋九将进攻提前一年,但这样一来,就不能指望朝廷给予多少支持了,仅能动用的是幽州路的驻兵。
并且到了秋天,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
就在这种看似不利的情况下,开京之战突然打响。其实有很多不利,然而将这些不利之处丢开,那就能看到许多有利之处。(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结局(一)
在秋天到来时,吕阳府发生了一起纠纷。
宋朝屯兵屯田,高丽也受到启发,没办法啊,他们拼命往辽东深处挤,要驻军,要建城,也要归化当地各部族,那首先得要有吃的。可是隔着苍茫大山,只能用海船运粮草与物资过来,这时候只要动到海船,成本同样不菲。无他,海船造价高,而且有季风性,航次受到拘束,并且风险性也比河船高。或者用小渔船运粮草吗?
不过屯田就解决问题了。
秋天到来,东北收获,他们也大收获。
毕竟从靺鞨池到大海处,有许多河流可以灌溉,而且地势平坦,又是黑土地,只要开垦出来,就会有收成。
手中有粮食了,高丽的所谓东京府官兵又做了一件事,以靺鞨池西北马纪岭上连驻了三四个哨所。
当地宋朝官员就来交涉了,这里离吕阳府没有多远,而且让高丽人占有马纪岭,居高临下,随时可以垂涎吕阳府。要命的还切断了呼里改江(又称忽汗水,就是牡丹江),那么上游的卢毛朵各部联系也被切断,那么率宾府一直到长白山可能真被高丽人蚕食了。
然而因为宋九这两年多来态度一直很软,人软了被人欺,国家软了也要被人欺,于是高丽人胆子越来越大。
两相争执不下,便言无好言,语无好语,几个文官又没有带多少兵士过来,被高丽将士狠揍了一顿,抱头鼠窜逃了回去。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它是这两年多年第一次国与国之间官兵直接发生的冲突。
消息迅速反馈到宋九与王讼手中。
王讼也十分担心着。
他肯定不想侵吞东北。如今宋朝力量强大,只是宋朝那些君臣们一个个都是糊涂虫。说什么以和为贵,不愿意发动战争。所以才敢捞一点便宜的。
真正他想要的乃是盖马高原,能以曷濑甸为界,就心满意足了。不过宋朝君臣糊涂嘛,那么大着胆子,往深处试探性的筑城驻兵,能立足就很好了,
其他的想法暂时是不敢想的,但能立足,以后万一宋朝衰落。就可以大踏步地向辽东进军,重现高句丽的辉煌与伟大。
因此忐忑不安地坐听着宋朝人的反应。
可让他感到有些儿惊喜,吕阳府官员居然不管不问。
……
孙全照坐在客厅喝着茶。
他的旁边就是宋九,正在奋笔疾书。
这可能是他在仕途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实际对高丽人宋九只是恶心他们的无耻,从不认为他们会对宋朝统治造成什么危胁。
真正有可能是危胁的还是绿色长城以西以北的那些部族,史上他们曾诞生过最强大的冷兵器军队。即便朱元璋父子“驱途鞑虏”,由乌古敌烈、黑车子室韦以及阻卜人构成的鞑靼部,仍对明朝形成致命性的危胁。
大漠……大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