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鬼了,还有什么搞头?请老兄三思。
李渊仍是点点头,笑而不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一样的手段
夏侯端又说了些什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之类的悄悄话,李渊只是抚须答道:老兄的高见,容我再仔细考虑考虑。
夏侯端还要再说,已被李渊拿酒灌醉了。其实,李渊哪里会不知道时局的变化?他可是个明白人,早已洞若观火,只是一时不轻易起事,自有他的道理:
一来,当时各地的起义军,虽是迅猛发展,但很多只是早晨的露水,热闹几下就化作了泡影,这说明什么?说明朝廷军事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加之河东本来就是军事重镇,离长安和洛阳又十分的近,而两京都有隋军的主力部队,这时起事,岂不是自己脱了裤子往火坑里跳?
二来,起兵非同儿戏,可不是玩过家家这么简单,是要真刀真枪去干的,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十足的把握,就像射箭一样,要一矢中的。箭射偏了,还可以重来,可一旦起兵失败,就只有等着灭九族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难道杨谅与杨玄感的下场,还不是惨痛的教训吗?对于这点,李渊是有清醒头脑的,所以无论谁来洗脑,谁来劝他,谁来做思想工作,李老大都只是笑而不答。
其实他心里早有准备,要不然怎么后来李渊在晋阳起兵,便很快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
对于这个问题,以前很多人都说,李渊起兵反隋,是在农民大起义打垮隋朝后,在各地割据势力纷纷造反,而临时做出的投机决定,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没那么容易,那时候,保住一条命都不容易,何况是打天下?
李渊除了每天喝酒、赌博、玩女人外,还是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镇压辖内的农民起义军。同时,他还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就是改变民部尚书樊子盖镇压敬盘陀起义军,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李渊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有愿意投降的,全部改编到自己的部下,不愿意投降的,呵呵,那就不客气啦,去陪阎王喝酒吧。
这一招,既把造反的搞定,又扩充了自己的实力,比方绛州柴保昌的起义军,投降的就有数万人。据说当时有很多人排着队,挤破了门,争着领申请表,加入到李渊的部队。史书记载:“诏民部尚书樊子盖发关中兵数万击绛贼敬盘陀等,子盖不分藏否,自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贼有降者皆坑之,百姓怨愤,益相聚为盗。诏以李渊代之,有降者,渊引置左右,由是贼众多降,前后数万人,余党散入它郡。”
李老大的这些措施,都为以后打天下积累了很好的本钱。
就在李渊在山西被杨广风风火火当刀使的时候,杨广却在雁门关遇上了大麻烦,要是当时有现场直播,恐怕全世界的媒体都要齐聚雁门关了。
当时杨广以突厥始毕可汗不来朝为由,亲率大军,北巡塞北,进行威慑。
八月初八,这本是个“发发发”的好日子,始毕可汗却亲率几十万骑兵,正策划着怎么袭击杨广的车驾。
杨广要死定了?
娶了后妈做老婆
幸好,杨广命不该绝,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事先送来了“电报”,这才没让始毕可汗把杨广当场捉住。齐王杨暕,率兵退保崞县殿后,杨广车驾,则迅速驰入雁门郡城,突厥兵日夜攻打。
不久,雁门郡的41座城池,就被搞定39座,只有雁门郡城和崞县两座孤城,一同苦苦相依为命,但看来也是朝不保夕了。
为什么突厥要打杨广呢?这还得从突厥与隋朝的关系说起。
突厥是北方的游牧部落,分东西突厥,西突厥距中原有点远,所以一般说的突厥,指的是###厥。
突厥人带有北方游牧部落的特有基因,一直以来,如同汉朝的匈奴一样,是中原地区的心腹大患。因为这些人善于骑射,每年也不打招呼,像个强盗一样,不定时地来抢点东西,老百姓早就不堪其扰,所以当年杨坚就采取“分化瓦解、打强扶弱”的政策,以夷制夷,目的就是让东西突厥相互牵制。
始毕可汗是启民可汗的长子,名叫咄吉世,启民可汗一死,当时的隋文帝,还为此废朝三日,并立咄吉世为新可汗。始毕可汗上台后,上书隋文帝,请求娶自己后妈,也就是启民可汗的小老婆义成公主为妻。
隋文帝准奏。
奇怪吧?依照现在人的观点,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但在突厥,这是风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