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最大根源是什么呢?对中国企业来说,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各方面素质的经理人和执行目标。周伟峰说:“我们创业的这些人,当每年营业额达到两个亿时,靠几个人一条线滚下去没有问题;当达到七八个亿时,就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再回头看以前的管理,过去我们强调的那种团队作战,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它忽略了独立运作的能力。即使变革成功,营业额突破10个亿时,又该怎么办?其实我并不知道EMBA能给我带来什么,我只是觉得它也许可以给我带来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某些启迪。有种说法是:当你成功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你走的路是最短的。希望通过学习,我能少走些弯路吧。”不惑中的抉择在北京信泽尔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的方礼勇,对他为何来读书总结了4点,许是更能代表这些在事业得意之际由于不惑之年困惑的来临而引发的思考吧。在他看来,能够做到四十不惑的人实在很幸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走出困境(2)
1。 结交朋友,编织一个更大的人际网络。结交朋友的黄金期应该是念书的时候。同学关系总是最单纯、最亲近的,即使是不那么单纯的EMBA,这种亲近关系仍然存在。无论是书记、厂长,还是董事长,课堂之中人人平等。日日相处,自然会产生友谊。大家都是生意人,都知道生意和友谊之间相辅相成的微妙关系。 2。 难得的悠闲时光,成功后的一种享受。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得承认它的确存在。我惊讶之余也很欣赏。细想起来也对,学校生活在每个人眼里都是单纯和放松的,既然如此,回来重新经历总是好的。 3。 职业生涯的第二次冲刺,也许是最后一次冲刺前的电力补充。不过,有半数的人来学习是为了卧薪尝胆,积攒力量,准备发起职业生涯的第二次冲刺。40岁的人,十几年的日夜拼搏,知识积蓄早已掏空,自我的积累多是急功近利的快餐,更多的是似是而非的概念。实际经验和理论的冲突,直观感觉和决策的冲突,网络经济带来的躁动和浮躁,无不需要找到答案。而系统化的、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就成为当务之急。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毕竟人到中年,后生可畏。经验的作用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里被淡化了。 4。 转型时期转型人。网络时代的转型是全球经济转型的一个直接信号,伴随而至的是人类知识面临的一次挑战,即重新整理人类近十年高速发展而带来的创新,将之和传统创新与经验相互整合起来,实现人类智商的一次磨合和进步。全球经济的转型,也是当代中国的转型;转型也是人到中年事业的必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到底什么是服务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衰落企业生存的机会又在哪里?转吧!时代在转,我们岂有观望的余地?北大国际EMBA的学员与其他单纯学习MBA的人不同的地方,也许在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或者真的很自私,或者自认为最务实,却都是孤独的理想主义者。毕竟,读书太不容易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飞跃千里坐在教室里连续几天紧张地听课;大量的作业、案例,每两个月两门课的严格考试。在商场上逞强的学员们在这里一如既往地逞强着,为作业争论,为案例深思,为考试休假、熬夜、绞尽脑汁;上课时和老师辩论,下课后自发研讨。做什么都要做到一流,是一种致命的基因,把他们席卷进来,他们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至于究竟能够得到什么,谁知道?10年后,这些理想主义者或者会消失在商海中,或者会撑起中国企业的一片天!反思后的出路身任中国贸易促进会副秘书长职位的于平始终在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并希望理论学习能帮他找到答案:“作为一个政府企业,贸促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经营它,让它适应市场经济的轨道?如何为社会服务?如何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迎接市场挑战?”02级于金伟副总经理说:“因为看到电视同行00级毕业生杨扬的思维以及作业方式上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特别是他那种打破常规,最终取得双赢的经济效益的成就,我因而确信北大国际EMBA的学习有相当的指导作用,所以自己也认识到了学习的必要性。”经历国企改革的企业老总毕健毅,想通过这次学习找根线把自己的思路串起来。他关注的问题是:如果说所有制问题是改革的源头,我们该如何来面对?分配制度有问题,该如何进行效益评估?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他还感慨万分地说:“能有这两年连续系统的学习机会,实在太难得了,也许这是我生命中最后一次,一定要加倍地珍惜。”当企业被推向市场以后,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