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饔虻摹L铺�谡旯廴�辏�629)离境西行,贞观十八年(644),负经东归。路经楼兰/鄯善故地,是他在西域的最后一段行程。《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这样记述楼兰王国故地见闻:
(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到尼壤城,“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却不见居民。
行四百余里,至覩货逻故国。“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东行六百余里,到且末。“城郭岿然,人烟断绝”。
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不但未见居民,连其地也成为“故国”。
所谓“尼壤”,就是尼雅,故地在新疆民丰。“覩货逻故国”,“覩货逻”即吐火罗,故地当在安迪尔河附近。“纳缚波故国”,“纳缚波”,即纳布、纳钵,一般认为是“新”的意思。
自法显西行两百余年后,整个楼兰王国的故地都成为无人定居的荒野。许多存在至今的楼兰时期的古城、古遗址,废弃都已达一千四五百年。那个立国久于汉唐,国脉延续至少七八个世纪的“来历不明”的古国楼兰,在大国势力胁迫、挤压间居然生存下来,一遇时机就能得到发展,此时却在自然界的惩罚及连年的战乱中覆灭得一干二净,就像流经沙原的疲弱小溪,流水完全渗入地下。就像山涧源于雪峰的河流,无声无息地跌下瀑布。那生命力极强、再生能力极强,适应性亦极强的神秘古国楼兰,就这样闪身走出中国史籍,把它谜一样的历史,留给执著的史学家去探研。
古国覆灭三部曲
据南北朝时期的史书,我们能够获知楼兰王国覆灭的基本经过。
在十六国时期,有一个建都于凉州(即今甘肃武威)的小国——北凉。统治者是世居于卢水的匈奴人,因曾官“左沮渠”,所以就以沮渠为姓。北魏太延五年(439),魏军攻下北凉首府,末代君主沮渠牧犍降,北凉亡国。而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避兵锋遁至敦煌,并准备西渡流沙,入据西域。他首先派遣弟弟沮渠安周进击鄯善,鄯善王比龙恐惧欲降,正好这时北魏出使天竺(即今印度)、罽宾(即今克什米尔)等地的使臣东还,因河西战乱,道路不靖,全聚集在鄯善。于是使臣们便劝比龙出兵拒敌,并动员一切力量参战。沮渠安周打了几仗没有明显胜负,便引兵退守东城,等待援兵。鄯善王比龙面对强悍的敌人,又得不到支援,便于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弃国都不守,率国人之半——约4000户——西走且末。比龙的世子真达留守王都,不久便向沮渠安周投降。这样,鄯善王国乱如沸鼎,纪纲不存,社稷无主,西域强国成为一盘散沙。而据守敦煌的沮渠无讳进一步受到北魏的威胁,便西渡流沙,前往鄯善绿洲,一路士卒渴死大半。待沮渠无讳又转而占据了高昌,就封鄯善世子真达为鄯善王,显然没看上这个多沙少田的地方。
还不待新的鄯善王真达收拾残剩,重建家园,北魏大军挟攻下河西的余威,开始进军西域。大将成周公万度归率5000轻骑兵离开敦煌,渡过流沙。到达鄯善境内时,只见国中百姓全不设防,散居山野。万度归令将士不得侵掠当地居民,使鄯善军民很受感动,望见北魏大旗便率相归服。真达无险可守,无兵可派,便面缚出都城请降。此后,真达随胡万度归回到北魏都城,而鄯善国则改由北魏大将交趾公韩拔镇守,并授予他征西将军、护西戎校尉、鄯善王的职衔。在鄯善/楼兰境内,照内地制度赋役其民,如同其他郡县一样。
二、经行者的一瞥(3)
此后,仅见《南齐书·芮芮传》有一段简略而又明确的文字,示明鄯善王国的最后结局。《南齐书》提到,在南朝齐永明年间(约为永明九年至十一年间,即公元491—公元493年间),益州刺史刘悛派江景玄出使丁零,“宣国威德”。丁零,一般认为就是指崛起不久的北方部族高车。江景玄在出使途中曾路经鄯善,据他亲临其地证实,那时的鄯善又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
从《史记》所载的匈奴致汉文帝书中,楼兰王国首次见于中国典册,那是汉文帝前四年(前176)的事。到5世纪末江景玄从益州出使丁零,目睹鄯善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前后长达670年之久。而先被北凉残余所破,进一步又为北魏兵锋波及,最后,入据西域的丁零再一次涂炭其地,致使“人民散尽”,构成了楼兰亡国的“三部曲”。从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原的王朝,立国最久的,是汉朝。两汉加起来,也不过400多年。当然,中国史册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楼兰王国始建于哪一年,公元前176年只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