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页)
是一个连长。
距离成为一代名将,还有很长的路,此时他们还在养成阶段。
一路之上,赵朴不断的向岳飞询问着汴梁守军的情况。比如城防如何,守军多少,编制有多少,城内百姓过的如何,黄河防线如何,还有军内情况等等。而岳飞从容的应答着,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
在短暂的交谈中,赵朴了解着岳飞。
而岳飞也在了解这这位皇帝,张所的介绍中,这位皇帝简朴、自律、尚武,重实际,轻空谈,性格坚毅果敢,有太祖之风。不过相较于他人的介绍,他更喜欢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
身为至尊,亲自前来,身边的侍卫不过百人,没有华丽的御驾,奢华的摆设,只是简单起着马而来,可见其简朴;交谈中,没有虚华的东西,都是一些军中琐事,可见陛下是精细之人;大战将至,亲自前来犒劳三军,足见尚武,重军…………
总之,这位皇上留给岳飞的印象很好,有一代明君的风范。
而在一旁书记拿着炭笔,刷刷点点的快熟记录着。
很快的到了汴梁城外,此时的汴梁已经残破,再也不复之前的繁华,有些外城已经被金军拆毁,后来经过修补,总算是恢复了一点样子,可是看起来也难看至极,好似一个大病刚愈,有气无力。
“汴梁到了!”
“陛下不回汴梁看望一下吗?”岳飞问道。
“不去了!”赵朴有些伤心的道,汴梁的沉沦,代表一个世纪的沉沦,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属于他的时代,正在缓缓的展开,未来的画卷,需要他一一涂写。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陛下,为何不还都汴梁?”岳飞忽然问道。
“还都汴梁,能洗去靖康之耻吗?”赵朴冷冷的问道,“就好似一个女子,被一个恶霸欺凌,丧失了名节。世人不会同情这位女子,不会为这位女子悲惨经历而感伤,只会讽刺、嘲笑她,没有气节,为何当时不以死保全贞洁?”
岳飞沉默了,细细的品味着话中的意思。
“去大营看一下!“赵朴道。
如今汴梁分为三座大营,一座设置在城内,两座设置在城外,分别为东大营与南大营。彼此之间,互为犄角,彼此依靠,相互防御。城外的营垒,沟壑纵横,各种栅栏设计的密集,各种陷阱其妙,武器储备存足,显然是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这样的营垒,可以说是小型的马其诺防线,想要攻陷除非是用死人添,或是长期围困。
而为了防止长期围困,在营垒内储存了半年的粮食,营内有专门的水井。
行走在大营内,赵朴不仅感叹古人的智慧,一个小小的营垒,变出了这样多的花样,将“墨守“发挥到了极致。不过缺点,也是极为明显,防御有余,而攻击不足,一旦敌人挖掘壕沟,构建营垒,以营垒围困营垒,最后可能被活活困死。
世界上,没有难以攻破的城池,只有不愿意付出的代价。
历史上,君士坦丁堡防御无双,可是久攻之下,还是被攻破了;南宋的襄阳城,防御无双,各种防御体系密集,可照样是被攻破了。赵朴可以想象到,一旦金军渡过黄河,一旦发动汴梁攻坚战,那时汴梁还会守住吗?绝度不会!
沦陷是必然的,区别也仅仅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已。
而在守城战中,唯有一种情况会胜利…………
“你说,汴梁防御战的重点在什么?”赵朴问道。
“守城重点不在城墙,而在两座大营。两座大营不丢失,便可以减缓汴梁城墙的压力;一旦两座大营丢失,汴梁必然危险!”说着,岳飞来了兴致,蹲下身子,摆弄起地上的几块石头,形成了简单的攻防形式对比图,然后细致的见解了起来。
“在外行看来在,自古是攻难守易,攻城的艰难,守城的容易。有时攻城一方花费十倍于敌人的兵力,也未必能攻破敌人城池。可实际中也有种情况是,攻易守难。”
“比如太原围困战,金军靠着围点打援,一举将我朝救援的大军消灭在半路上,失去了救援的太原,陷落是必然的。又比如,两次围攻汴梁,第一次是守城一方正规军二十多万,民夫三十多万,可是外面的金军仅仅七万,最后的结果是七万金军差些将近乎五十万的我朝军队围困而死。而第二次,也是我朝军队数量上还超出金军,可照样是被围困,最后完败。”
“攻难守易,指为了较快的攻陷城池,使大量的精锐损耗在攻城上,这种情况对攻城一方极为不利,即便是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