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纳年税(第2/2 页)
他们的资源,实现耕种劳作,自给自足,并不需要用到「货币」这种东西。
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大大小小的国家产生了,君主们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军队力量,告诉人们,其国家所辖内的所有土地,都是君王的土地,从而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
那么,既然农户们生存、耕种在「君王的土地」上,就需要给君王「缴税」,同时,君王也向农户们承诺,只要他们按时、足量的「缴税」,就能够为他们提供保护,使他们免受匪盗袭扰,免遭战争迫害,所以,这些受到国家管辖与保护的农户,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货币」,但一样需要交税,那如何去缴纳呢 ?只能用粮食抵扣,这便是「纳粮」的由来。
,!
可是,赵凡很快就发现,所有的事情,其实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简单。
由于粮食的运输成本较高,并且,如果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极端天气,还会出现粮食「变质、发霉」的情况,这就是使得,除非国家因为特殊需要,进行大规模「征粮」,否则,在年税缴纳的过程中,税吏会非常抵触「纳粮」这种「税资」形式。
久而久之,由国家自上而下的,制定了一个规则,那便是「如果税资是纳粮的形式,那么农户需要缴纳的粮食,将要比规定数额要多,以此抵扣,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耗」。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就很明白了:“假设,一家农户今年需要缴纳的税钱是三十文铜钱,按照该国的市价,三十文可以兑换一斗粮食,但如果农户直接缴纳粮食抵税,就需要缴纳比一斗多的粮食,可能是一斗两升,也有可能是一斗三升,至于到底多多少,由税吏根据所在村落,距离官府粮仓的远近而定 ……”。
在这样制度下,各地围绕「纳年税」这件事,便逐渐衍生出了另外一些现象:
比如,部分有钱人家,会利用年底的纳税期,用较低的价格收购农户家的粮食,囤积起来。
又比如,部分没钱的农户,在税吏到来之前,会想办法将手中的粮食,以更好的兑换比例,折换成「货币」,来缴纳年税 ……
实际上,像「大哥赵铁柱」这种青壮年农户进城帮工的现象,主要推动原因也是基于此,如果在不出意外的情况,进城帮工一年能够获得的「货币」收益,会比种粮食,所能够获得折算货币要多不少。
记得当时,当赵凡在「铁蛋爹」口中得知了这些信息后,感叹了好一阵子。
因为,原本「关于政策制度,对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这件事,对于还是高中生的赵凡来说,只是存在于「课本中」的东西,对它们的感受,只是停留在「词汇概念」这种肤浅的层面。
可是,当他来到的这个世界,生活的重心从「在课本中白首穷经」回归到了「耕田养殖,三餐四季」后,他开始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加具体的感受与理解,真切的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
巳时五刻
当赵凡收拾完碗筷,赶到村口「大场」的时候,这里已经陆陆续续,聚集了大约两三百人,而从村子的方向,似乎还有人零零散散的往这边赶来。
刚刚来到村子的税吏,远远看去,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一身代表「税吏」身份的红蓝配色服饰,正在村长的协助下,指挥几个官兵在一棵大树下,布置收税的摊子。
而「大场」上聚集的老百姓们,一部分,是来交税的各家代表人,他们在即将形成的「征税摊位」前,按照要求排成一条长长队伍,其中,就包括铁蛋的父亲。
另一部分呢,是来看交税的,也就是来凑热闹的。
这也是久居都市生活的赵凡,穿越到这里生活后的一个特别的体会,那就是这里的许多乡民,很:()只是在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