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页)
景仁宫里,两人热火朝天的聊着。
而前朝乾清宫,满朝文武正激烈的讨论着。有人认为,他们该饶了倭寇,这样才能彰显大国气度。
与腓力公爵的直爽不同,德川幕府深谙委婉之道。大和民族,在面对强者之时,腰杆向来弯成标准的九十度。所以此次求和的国书,语气非常诚恳,完全把康熙帝碰到了与他们的八歧大神一样的高度。
康熙有些动容,他自诩仁君。东瀛一弹丸小国,着实没必要跟他们斤斤计较。
四爷眼观鼻鼻观心,他可没忘记庚子年冲到紫金城里的,那帮矮小龌龊的黑发黄皮肤人。那贪婪的神情,对洋人点头哈腰的态度,他记得一清二楚。
这是一个记吃不记打的民族,对其越和善他们越嚣张。若是时时敲打敲打,他们反倒一直卑躬屈膝。
只是他一个人的意见,终归成不了大事。所以在此之前,他转了好几个弯,联系上了几位汉臣,尤其是江浙闽粤一代出生的汉臣。
他们中的许多人,家园曾经受过倭寇侵袭。他们亲眼目睹过,倭寇各种烧杀抢掠的行为。稍微一挑拨,那一身傲骨就不允许他们置之不理。
果然,李光地再次婉转的提出反对意见。
“臣祖籍泉州,曾多次遭遇倭寇入侵。佃户商贾者,其财富百不存一。倭寇如此巨富,全出自我天朝之土,实在令臣痛心。”
胤禛嘴角直抽抽,不愧是只老狐狸,真够了解满人心思的。即便他是满人,也不得不承认,汉人那一身教养,比满人那些只知道圈地圈钱的宗室贵族们强许多。
果然听到钱,几位王爷们齐齐噤声了。康熙眼皮子倒没那么浅,但他脑子聪明。
作为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大臣,康熙一下就明白了李光地的意思。倭寇抢了那么多好东西,如今想要求和,那就先吐出来。
果然有人挑头,就有人跟进。四爷收买的一位御史也站出来,慷慨陈词。
“古往今来,皆有岁币一说。我大清天朝上邦,皇上千古明君,东瀛弹丸小国应年年纳币岁岁称臣,以表对皇上的忠诚及仰慕之心。”
朝中众人眼睛亮了,千里做官为了吃穿,他们当然也不是过分迂腐之人。立刻有一大波人跟上,言明派人调停,派军打仗所需要花费的种种费用。
众人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很快形成了统一观点:向东瀛收取保护费。
康熙大手一挥,准奏。
六部很快拟好章程,德川幕府每年向大清缴纳包括军费在内的岁币,白银一百万两。且日后不得扰边,否则大清随时有权力保卫国土。
传旨的钦差故意拖慢了速度。等他们到的时候,德川幕府被国内倒幕势力和腓力公爵两面夹击,已经快要扛不住压力了。
不管什么条件,他们得赶紧榜上大清这坐靠山!
作者有话要说: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美国还是殖民者脚下的荒原,神圣罗马帝国已然分裂成三百个大小邦国,日本德川幕府开始与地方武装争权。
这是最好的时代!
可惜老康思想不够先进,不然……你们懂的。
第一百零四章
康熙三十九年初,早春微凉的天气中;秀女们穿着统一的直筒旗装;梳着大辫子,由顺贞门进了紫禁城。
雍郡王府地龙烧得很暖,淑莹和廷芳都在。几家的孩子坐在炕上;围着其中的襁褓好奇的看着;他就是五福晋去年春末生下的阿哥;满月时皇上赐名弘晊。
弘晖前世见过不少小孩子,但满人尤其是皇家子嗣金贵。李氏他们;都把孩子当眼珠子似得看着;当然不准随意碰。所以这还是他头一回;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襁褓中的小婴儿。
探出小手,抓住婴儿伸出来的小手;然后飞速的缩回来。
瞅瞅大人们没发现,他再次重复着。跟着三福晋一起来的弘晴也参与进来,兄弟俩你一只手我一只手,周而往复,乐此不疲。
婴儿娇弱,笑怡刚想阻止,就被廷芳拦住了。
“小孩子罢了,能有多少力气。他们兄弟这是亲近,让他们玩去吧。”
难得弘晖恢复天真的模样,笑怡也不忍打断他。想起一年来热情未减的四爷,转过年来晖儿也四岁了,是不是也该再给他生个弟妹?
先前生过弘晖后,她就不想再生了。是药三分毒,她不敢随意吃不孕的药物,所以只能在完事后洗漱。可这半年她没做任何防护措施,还没怀上,可能是因为缘分未到吧。
“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