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缘何(第1/2 页)
面对两部厚厚的装定成册的刑法以及民法典,唐浩然虽是有些好奇,但却依然没有翻看这两部法典,此时,面对这两部期待多时的法典,唐浩然神情却从激动变为平淡,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它们,看着这写与纸上的法律。
尽管于后世曾学习过法律,也曾接受过法律教育,但唐浩然深知法律如何变成纸面上的条文,亦深知其原因。
司法的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多年来,这句话一直影响着唐浩然,过去,他或许或去指责满清没有建立现代的法律体系,法律不能成为绝大多数百姓的保护者,反倒成为少数权贵欺压良善的工具,那么现在呢?
这部保持着中华法系些许特点的特区条律是否能够为最后一道防线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呢?
还是说,会和中国历史上那些法律一样,不过只是沦为工具或者纸上的条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没有法律必然会天下大乱。同样的,法律也是统治者的工具,同样也成为了特权阶层的工具。而正因如此,才导致了诸多的不公。
“大人……”
大人的神情由喜而静的变化,自然落到了蔡绍基的眼中,见大人始终沉默着,他便轻声询问道。
“大人是否有何建议?”
从浮想联翩中回过神来的唐浩然,迎着蔡绍基满是疑惑的目光,缓声说道。
“我相信这两部律法,是在保持中华法系核心的基础上。引用西方现代刑民法原则,制定的律令条文,所以,我想,也许。没有比他更符合中国的了!”
尽管没有看其中的条文,但唐浩然依然选择了相信,他相信眼前的蔡绍基和他的同事们,甚至还有那几位外国法律专家以及国内的专家,都是怀揣着通过这部法律给予民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以及公正的本心,去制定的这两部条律。正如绝大多数人法律制定者的最初出发点,都是良好的,都是全心为民的。
“我相信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法学专家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无不是试图给民众带来公平,所以。条文却无法保证公平,因为法律的不公,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体现于条文上,而是实施的过程之中。”
直视着蔡绍基,唐浩然继续说道。
“我记得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我想,这条文……”
摇摇头唐浩然将两本厚书推了回去。
“我会签字同意它们于特区试行。但是述堂,我希望作为统监府的司法审查厅厅长,你能够给特区的百姓带来公正与正义!”
凝视着似乎有所思的蔡绍基,唐浩然拿起毛笔,从一旁的抽出一张上等宣纸,尽管高丽纸作为贡品上贡于满清。但在写毛笔字时唐浩然还是喜欢用国内的檀皮,他沉思片刻。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了八个字。
“实现正义,即便天塌!”
这是“剽窃”自英国著名法官丹宁法官的名言。而此时自然成了唐浩然的原创,在写出这八个字后,迎着神情越发凝重的蔡绍基,唐浩然的语气充满了期许。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能比一位正直而精通法律的法官更为高尚和纯洁。他所产生的影响像天上落下露水一样不声不响地降临到人间,我相信,这正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所欠缺的,也是中国所急需的!总之,述堂,一切拜托了!若是说期望,我想……”
指着纸上的八字,唐浩然语重心常的说道。
“这便是我唯一的期待了!”
“请大人放心!”
早已被这房间中凝重而又严肃的气氛激起心中雄心壮志的蔡绍基,听着大人的吩咐后,连忙说道。
“大人今日之训,职下必终生难忘,今生唯以此八字为人生之条!”
漂亮话人人会说,但蔡绍基的这番话却是发自于肺腑的,于国内的时候,他早就见惯了官府的黑暗,而那黑暗却又以司法为最,而他之所以选择留在朝鲜,而不是随袁世凯去台湾,正是因为唐浩然留下他的原因——编写新律,建立司法清明的特区。
当然特区只是一个开始,正如大人于朝鲜的使命一般——试行新政,待到新政成功之日,恐怕便是新政推行全国之时,如果这部法律能得到认可,那么他无疑将会成为现代中国法律的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