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朱元璋尝了一口,说:“好甜。怎么会没主呢?是不是主人吓跑了?”
李善长说当然是。瓜固然难舍,脑袋更难舍,万一因为舍不得几个瓜而丢了脑袋瓜,岂不是大赔其本了吗?
朱元璋想了想,说:“如果主人几天不回来,这瓜岂不全烂在地里了?”他对站在瓜园外的千户说:“你去找一个百户来,把地里的西瓜全摘了,分给士卒解渴。”说罢又补充:“叫吴桢拿银子来。”他问李善长:“这地里的瓜,一共能值多少?”
李善长笑道:“我也没卖过瓜,既然将军要昭彰军纪安民心,何必细算,又何必锱铢计较?”
“先生说的是。”朱元璋又嘱咐那千户,叫吴桢送十两银子来。
李善长抚掌笑说:“瓜园主人发财了,西瓜成了金瓜,十两银子能买这样大小的十块地呢。”
朱元璋说:“这么说我吃亏了。”
李善长说:“你便宜占大了。十两银子买个好名声,那不是太廉价了吗?”二人不免会意地笑起来。
不一会儿,队伍进了瓜地,士兵们抱着西瓜往道上运,很快在路旁堆起了瓜山。就地休息的士兵开始吃瓜解渴。
朱元璋对李善长说自己最爱听儒士议论,开发神智。他想请教,不知天下何时能定?
李善长说:“鄙人非诸葛孔明,坐在隆中就预知天下三分。但在下却敢说,元朝气数已尽,用上点力气,摧枯拉朽,亡国是必然的,多则十年,少则三五年。”
朱元璋又问起在目前割据称雄的人当中,哪个可有天下?
李善长模棱两可地说有德者有天下。
朱元璋说:“天下有德者太多了,岂能都成霸业?”
李善长是这样解释的:德有大德小德之分,修身之德、齐家之德与治国之德都是德,只有具备治国大德之人才可有天下。
朱元璋又问:“韩山童行吗?徐寿辉行吗?还有张士诚、方国珍,濠州的郭子兴……”
李善长一脸不屑神色,认为他们当中无英雄,不过是乱世中混水摸鱼者,都不值一提。
“他们可都是割据一方的大股势力呀!”朱元璋说,“他们都不行,还有人行吗?”
“有啊!”李善长笑吟吟地说。
“哪个?”朱元璋问这话时,心口莫名其妙地怦怦直跳。
“足下是明知故问。”果然李善长说,“足下不正是怀有雄心大志意欲驰骋天下的人吗?”
朱元璋心里很受用,却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说:“没有高人指点,也是枉然,请先生教我。”
李善长说,古往今来,成就帝王霸业者很多,他劝朱将军哪个都不要学,只把汉高祖的文韬武略学到手,足够了。汉高祖家在沛县,将军家在濠州,相距不远,山川王气,千年不易,应在将军身上,一切都应效法汉高祖的法度,王业必成。
朱元璋心里甜滋滋的,这正是他心底所想,便动问,首先要做什么?
李善长说汉高祖与将军一样,起自平民布衣,他有三条,得以击败项羽取天下,一是召天下贤士为他所用,张良、韩信、萧何,缺一不可,这叫知人善任。二是不嗜杀,宽以待人,得人心,这是根本。三是扬长避短,在乱世中觅生存,合纵连横求扩展,再各个击破,统一天下势所必然。
朱元璋一拍手掌,深感他剖析得透辟,就说:“谢谢先生教我,先生如肯委屈到我这里,可做幕中的掌书记。回头我去向郭元帅说,当有个像样的官职相委。”
李善长摆手道:“我不做别人的官,我是冲你朱元璋来的,如果为了做官,刘福通给过我平章的官儿,不比这大?”
朱元璋便不说什么了,这是他最感欣慰的,难得的是贤良之士把自己视为英主,这也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力。
这时吴桢拿了银子来了,他指着李善长问:“银子给他吗?”
朱元璋说:“这是新来的书记,你怎么看成卖瓜的了呢!”
李善长道:“卖瓜人总是自卖自夸,方才我不是自夸了好一会儿了吗?也和卖瓜差不多的。”这一说,吴桢闹了个大红脸。
朱元璋叫吴桢用绳子把银锭一个个拴起来挂到瓜棚梁上。
李善长弦外有音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朱将军在定远、滁阳一带种下的瓜,一定会结下大甜瓜。
郭天叙陪着马秀英过来了,朱元璋忙站起来:“你怎么来了?”
李善长冷眼观察着,想不出朱元璋如此敬重的端庄女子为何人?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