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乡,来到河下。”说着说着,忘了词儿。这时,他就用平常讲汉语遇到难题
时的口头语,结结巴巴地说:“就是这个意思!
周信芳这天没有任务,而是坐在前排看戏。当他看到这位“洋角儿”出
“洋相”时,笑得前俯后仰。
这天,演出团还自己动手,烧了一顿中国菜。大家作了分工,由姓孙的
翻译采购食品,刘斌昆、汪志奎掌勺,几个女同志当下手。饭菜烧好后,周
信芳特地邀请旅馆餐厅里的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就餐。
周信芳才吃了几口,就连连夸奖道:“喔,这菜烧得好!咱们在国外能
吃到中国菜,可真不容易啊!大家辛苦了!”
吃饭后,大家演了几个余兴节目,跳了一会交谊舞。
这时,莫斯科电台的钟声响了,一九五七年元旦到来了。周信芳站起来
高兴地说:“同志们,这是个很有意义的日子,一九五七年元旦,我们是在
列宁、斯大林的国土上度过的。。”
不倒的红旗
在苏联期间,演出团的任务很重,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每天从清早忙到
深夜。
周信芳身为演出团团长,比别人更忙更累。每次全体人员集合时,他总
是第一个到达。他不仅每天演出的任务重,而且在演出前还要向观众讲话,
所以工作时间最长。
在苏联,由于气候条件不适应,周信芳的嗓子哑得很厉害。有时大家劝
他:“院长,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舒服,今天还是休息吧!”他总是不在
意地说:“不要紧,我能顶住!”
一天傍晚,有位演员去周信芳的房里探望,只见他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这位演员对正在房中的周少麟说:“我想叫院长去吃饭,可他累得睡着了。”
他们正谈着,周信芳醒了。
“累了吧,院长!”那位演员关切地问。
“哪能说不累,说不累是假。”周信芳说着,慢慢地坐了起来说,“我
们虽然是剧团,毕竟是代表国家出访,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国际影响才行;特
别是我这当团长的,更要以身作则啊!”
晚饭后,周信芳又强打精神,带领大家去剧场了。那天演的是《十五贯》,
况钟要唱许多昆曲。周信芳的嗓子不行,就尽量走低音。为了不使演出质量
受到影响,他特别加强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用表演来弥补。这次演出同样
十分精彩,观众掌声不绝。
这次访苏演出全部结束后,苏联文化部向周信芳等十五位主要演员颁发
了荣誉奖状。
这次访问演出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回国后,田汉热情地赞扬周信芳是
“不倒的红旗!”
第十章老当益壮
小镇上来了大角儿
解放以后,周信芳十分注意演出剧目内容的健康有益,又身体力行多为
群众演出好戏。一九五七年有一个时期,舞台上凶杀戏、僵尸戏等坏戏泛滥
成灾。当时周信芳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七月二十一
日,他与梅兰芳、程砚秋等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分倡议戏曲界不演坏戏。他
们提出了三点:
一,继续努力在党的领导下,提高戏曲的思想质量与艺术质量,以社会
主义、爱国主义精神鼓舞自己,影响观众。
二,相约多演内容上富有教育意义和技术上优秀剧目,并把一些虽无教
育意义但艺术上不错的戏加以改进。
三,相约不演丑恶、淫猥、恐怖、有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坏戏。
在这封倡议信上签名的还有袁雪芬、常香玉、陈书舫和郎咸芬。
这封倡议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扭
转了当时的一些不良倾向。
周信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管他已年逾花甲,然而他还是不
辞辛劳地亲自率领剧团奔波在全国各地,把健康的优秀的好戏送到工厂、农
村、海岛、边陲,体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独特风范。同时奔赴上海郊区高
桥等地为农民演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