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
说着撩起帘子,让谢诩进了屋。
谢诩在桌前坐下,屋里的大丫鬟映平替他倒了一杯热茶。福平便立在一边向他回禀出京四个月京里的动静。
“……走后没多久三皇子被封了泰王,因还在国子监念着书,那位便让在京城开了府邸,暂不去封地……御史台陈大人弹劾柱国公纵子当街行凶,家风不严……”
“你明日去街市上看看有没有好看的盒子。”
“盒子?”福平以为自己听错了。
“嗯。”谢诩不再多言,摆摆手让他退下。
福平只得满腹疑惑地告了退。
映平打了热水来,低头蹲在世子身边准备伺候着烫脚,半晌不见世子有动静,抬头却见世子静静地捏着手里一对银花出神,眼角眉梢都带着温和的笑意,不禁愕然。
***
一大早,颜秉初就带着默写的二十遍家训去向徐氏请安。
徐氏今天有些起迟了。颜秉初便进了里屋,坐在一边看着周嬷嬷给徐氏梳头。
颜秉初艳羡地看着徐氏一头浓密的黑发,道:“娘的头发真好看。”
周嬷嬷看了看颜秉初,笑道:“姑娘的头发倒没随了夫人。”
徐氏伸手招了颜秉初近前来,摸了摸她的发辫也笑道:“都说女儿肖父,初儿的头发随了老爷,倒是又细又软的。”
周嬷嬷将玉梳轻轻插入徐氏盘好的发髻。
“头发细软的人脾气都好,我们姑娘一看就是好脾气的。”
颜秉初也笑。
徐氏突然想起来周嬷嬷说的事,便同颜秉初道:“从今天之后,你就上半天学,下午的时间就空出来。”
见颜秉初不解地望向她,徐氏顿了顿道:“娘替你请了一位针线师傅,功夫很好,你年纪也大了,也该学学针线了。”
做针线?她都忘了是古代女子的必修课。她都七岁了,比起从会走动就开始拈针线的闺秀们来说确实是晚了。
“是从今天就开始学么?”
“那位师傅还没有到。”徐氏看着女儿有些稚气的小脸,慢慢说道“娘想着,你的奶嬷嬷被遣到庄子上去了,屋里还缺个嬷嬷,以后那位针线师傅就当你屋里的管事嬷嬷好不好?”
颜秉初点点头。
从临安府到福州走了不到一星期,来得也太快了些。颜秉初一面偷偷抬眼打量那个做得一手好针线的林嬷嬷,一边内心有点感伤地想,从今天开始就得过捻针搭线的日子了。
林嬷嬷是个三四十岁的妇人,满头黑发用一支银簪子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露出有些宽的额头,一双眼睛眼睛大大的,大约是做多了针线的缘故,看人不自觉会微微眯着,倒显得她有些和善。
徐氏拉过颜秉初“还不见过林嬷嬷。”
颜秉初乖顺地福了福,唤了声“林嬷嬷”。
林嬷嬷口里说道:“承姑娘的礼了”微微欠了欠身。
徐氏感慨万分地拉着颜秉初的手道:“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还望林嬷嬷辛苦些,多多照看着。”
回到疏柳居,缀幽带着几个丫头与林嬷嬷见了,又是一阵子互相介绍的话。
吃了午饭,颜秉初便乖乖坐在椅子上看着林嬷嬷。林嬷嬷见小姑娘微微严肃着一张小脸,一本正经地坐在凳子上,一双白嫩的小手规规矩矩地搁在腿上,黑亮的杏眼眨也不眨地看着自己,眼睛里微不可见地闪过一丝笑意,冲她点点头道:“姑娘沿着院子回廊走一圈,再去睡两刻钟。时辰到了,嬷嬷唤你。”
原来还讲究养生之道啊颜秉初有些惊讶,仍是乖乖跳下椅子,依着林嬷嬷的话走廊子去了。
果然,当颜秉初慢慢要滑向梦境深处时,被林嬷嬷唤醒了。缀幽伺候着净了面,通了头。
东厢里屋,颜秉初一下床就看见了榻上满是徐氏中午遣人送来的大小花绷子,各色的绣线,专用的翘头剪子、刀子、银针,还有一副绣架。颜秉初满眼惊讶地翻看着,心里有了些微的激动。
林嬷嬷在一旁也不说话,只看着小姑娘把东西尽看了一遍,才缓缓道:“姑娘虽说不靠着绣活儿吃饭,但也得有副好手艺,将来说人家也有底气,婆家也会看重。”
颜秉初听得满头黑线,见林嬷嬷神色认真地看着她,还是使劲儿点了几下头。
林嬷嬷方满意地笑了笑,拉过小姑娘的手,仔细打量着。
“做绣活的,最重要的就是一双手,手心不可粗糙,手指要纤细灵活。”颜秉初的小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