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面对吴先生的直白,武运昌又无法光火,他必须要给吴先生包括吴先生家里的人,保持一种表面的和气,这脸面不能挠破。武运昌知道,吴先生是死要面子的人,从他这个孙子吴茂林近段以来的行为上看,吴茂林完全传承了吴先生的秉性脾气。不过,武运昌想,你吴茂林给吴先生没比的是,吴先生靠了多年的医德积累起来的人气,吴茂林身无所长,靠啥来加强自己的威望呢?武运昌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他的儿子将压过吴先生的孙子……
在武家寨,武家吴家辈辈相传,他们是从根上有矛盾,但到底是啥矛盾呢?
现今相传的唯一的一个版本是:武家或者吴家曾是京东大运河沿岸的一户地主,明燕王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以后,因连年战乱,华北平原一带人烟几乎灭绝,燕王推行规模浩大的迁*动。虽然民间有:人挪活树挪死的说法,但是中国人传统的本土观念,离乡背井就是一种凄惨的景象,让谁迁徙谁都不愿意离开故土。燕王的谋臣献计:说凡是不愿意迁徙的大户人家,按照地亩备足银子、粮食,亲自押车送到山西洪洞老槐树军营充了军饷,就可以回乡免迁。
当时武家或者吴家的祖宗派了一个能干的儿子押队,由家丁赶着三辆装满粮食,粮食袋子里面说不定哪里塞一块元宝,元宝不能都装在一起,这是提防旅途遇见劫道的。当他们来到老槐树跟前,却又被编进了一队像他们一样的队伍,说是军队开拔到了漳河一带,必须要把这军饷送到前线,这次他们不怕路遇强盗了,因为有朝廷的军队护送。
他们越走越远,沿途不断地丢下几班车队。武家或者吴家祖宗觉得不对劲儿,四周张望,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到处是柳树丛子,干枯的蒿草丛生,初春乍暖,柳枝已发新绿;哪里有路?马踏过,车轧过就是路,野兔钻到了车轱辘底下,还呆呆地观望着这群不速之客,云燕鸟着花腔跟着车队的上方唱歌,真是千百里不见人烟。
到一座有城墙的古城后,他们总认为这就到了目的地,应该让他们交差回家了。谁知这是当时明朝的一个府地,府衙给他们登记造册,武家或者是吴家才幡然醒悟,这是被自愿迁民了。他们从京城转道山西又到这里,想回去?有兵卒看守,钱财没收。来时候他们走了半个月荒草树丛,如果说几个人单独跑回去,那是没有半点希望的。武家或者吴家祖宗来时候套车的三匹大骡子,被充了军,换给他们的是三头耕牛,梨耙等一应农工家具。
第二天他们被押解着送到了离府地30多里地一个荒废的村庄里。面对残垣断壁,官府说,如果你们真心安居此地,就修家书,官府会把你要求的家眷和家奴丫鬟等重新迁来。否则?哼哼,你爱咋地就咋滴吧!你骑着慢牛还能跑了?何况说不定哪里就冒出来原地土著居民抢劫。如果安心在这里,这里沿冥河有三个遗弃的村落靠近,每个村落里都迁来了人,你们可以互助自卫,有官府为你们撑腰。
两个月以后,他们家眷迁来,还迁来两个年轻的丫鬟。武家或者吴家的祖宗把两个丫鬟分别赏赐给了两个家丁,还有一个光棍咋办?武家或者吴家的祖宗咬了咬牙,让给了另一个家丁一个小妾。他们当然都归了主子的姓氏,村庄便以姓氏命名。
他们开始了放火开荒,三个家丁对主子格外的感恩,拼着命干活儿。20多年以后,这里已经成为几十人口的平原小村落。
从中国北方人的恋乡情结,足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的钟爱。这里属于黄淮海淤积平原,土壤肥沃,水量丰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03 武家吴家
人真的就像一粒种子,有土有水有阳光的地方就能生长。所以说不了解历代的迁*动,就不了解“土生土长”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明末清初圈 地 运 动的时候,这里一带的村庄远近星罗棋布,都初具规模,地主积累了资本干啥?那就是买地买更多的土地。有买有卖,便有了矛盾纠纷。
当时武家或者吴家,在村里最大的地主的两个儿子因地界闹起了纠纷,官司先从县衙打到知府再到巡抚,真是谁送的礼物重谁就有理了。最后老舅的调停下,一兄弟终于明白,气愤地道:“别说那几尺宽的地界俺不争了,那块地都给你了!再打一年官司,家底彻底就打光了!”
另一个弟兄竟然恬不知耻地说:“证明你不占理儿呗!”
让步的那个弟兄真是把肺要气炸了,就怒斥道:“从此你姓吴,俺姓武,咱们从此不一户!”
亲弟兄反目成仇,一把火把族谱烧毁。从此一个姓吴一个姓武,在这条如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