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第4/4 页)
特别市内的每家每户进行了投递。
一时间,关于上百孩子性命和抗联王亮能否束手就擒成为了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题。
虽然民众们都知道这是日本人设下的一个圈套,但是他们还是不免受到报纸的影响,对于王亮报以了一丝期望。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王亮的身上,想看看王亮到底会怎么做?
“我觉得这个王亮啊,他不会束手就擒,怎么可能嘛,人谁不怕死?为了不相干的人,谁会愿意去送死啊?”
第八百一十八章 舆论猛于虎(第四更,求月票!)
第八百一十八章舆论猛于虎
“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王亮是抗日名将不假,他还能为那几个孩子去自投罗网,除非脑子起泡了。”
“就是,死再他手上的日本人没有一千,也得几百。落到日本人的手里能有什么好下场,我觉得王亮不会为了那些孩子去送死。”
“哎,可惜了那些个无辜的孩子了。上辈子遭了什么孽啊!”
“哼,我看就是王亮的错,要不是他主动去招惹日本人和满洲军,能有现在的结局吗?一切责任都在他和抗联。他不去就这些孩子谁去救?凭什么让这些孩子成了牺牲品?他有责任站出来。”
“对!就应该让王亮一个站出来。不是什么抗日名将吗?这点胆量都没有了?”
报纸一经传播,加上叶书嘉扎实的文字功底,在哈尔滨的市民圈内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市民们开始议论纷纷,看热闹的从来就没有怕事大的,这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中国人的劣根性所在。
经过这么一折腾,舆论竟然奇葩地把王亮推向了风口浪尖。
这就是道德绑架,带有劣根性的中国人,哦不,满洲人对王亮的道德绑架。
报纸的传播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哈尔滨,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等但凡是伪满统治的地域的报社,都进行了刊载,并免费发放。
就连关东军放送所的宣传车也在大街小巷里驶来驶去,用汉语宣读着稿件,生怕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情。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