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古西域的先圣(先知是先圣的儿子或徒弟),应该是公元前十六世纪,在中原正是夏商时期,那是古西域的第一次文明时期,比起西域三十六国的年代,早了大约一千年。石匣中有第二层石匣,最里面装着羊皮制成的古书先知启示录。书中揭示着鬼洞的由来和离开扎格拉玛山的方法。而这本羊皮册掉在地上之时,便是沙暴开始之时,介时黄沙将再次吞没精绝古城和扎格拉玛神山,神山这一次被沙海掩埋,将直到时间的尽头。
羊脂玉盒&龙骨异文谱&兽角迷文金板:白玉无暇的玉盒,遍体鎏金镶银,石盒上刻着有翼兽的图案,盒盖上的锁扣是纯金打造。以整块羊脂玉制成。是唐代名望极大的著名“科学家” 太史令李淳风的遗物,他在皇宫里专掌天文历法以及阴阳数术之类的事物。盒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物品,其中有一块龙骨(某种龟甲),上面刻满了“天书”,被命名为“龙骨异文谱”,上面记录的是西周人对凤鸣歧山的描述;另有一面纯金板,金板不大,四角造成兽头状,正反两面密密麻麻的铸有很多文字,形似个表格,上面的字有些认得,有些认不得,当时被命名为“兽角迷文金板”。李淳风破解了龙骨天书上的古代加密文字以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皇帝特铸金牌赏赐给李淳风,以纪念此事,这面金牌上的字和符号,就是李淳风所解读的天书对照表。
凌云天宫&会仙宝殿&献王登天图&上真殿壁画墙:献王墓的明楼。主体是楠木加砖瓦结构,建在虫谷深潭绝壁的“龙晕”上,因为龙晕隔绝了瀑布的水气,所以十分干燥。凌云宫正殿下有九十九阶上合星数的长玉阶。由于地形的关系,这道玉阶虽然够宽,却极为陡峭,最下面刚好从道道虹光中延伸向上直通殿门。大殿由一百六十根楠木作为主体而构成,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两侧高耸盘龙金桂树,雕镂细腻的汉白玉栏杆台基。雕梁画栋,紫柱金梁,极尽奢华之能事。层层宫阙都嵌进绝壁之中,逐渐升高,凭虚凌烟之中,有一种欲附不附之险。殿门旁立着一块石碑,碑下是个跪着的怪兽,做出在云端负碑的姿态。石碑上书几个笔画繁杂的古篆大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凌云天宫,会仙宝殿。”殿门有道高大的红木门槛,门后两侧矗立着数十尊巨像。首先是两只威武的辟邪铜狮,都有一个人多高,左边那只是雄狮,爪下按着个金球,象征着统一宇宙的无上权力。右边的爪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无穷,此乃雌狮。狮子所蹲伏的铜台刻着凤凰和牡丹。三者综合起来象征着“王”,兽中之王,鸟中之王,花中之王。铜狮后面依次是獬、犼、象、麒麟、骆驼、马各一对。铜兽后则有武将、文臣、勋臣共计三十六尊。铜人的姿态服饰都十分奇特,与其说是在朝中侍奉王道,则更像是在做着某种仪式中奇怪的动作。大群的铜兽铜人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着殿中最深处的王座。镶金嵌玉的王座,就在“会仙殿”的最深处,前边有个金水池阻隔,中间却没有白玉桥相连。这水池不窄,有一米多深,池中有只木船,造得如同荷叶形状,要过这水池必须要踏舟而行。王座上盘着一条红色玉龙,龙体中全是水银,光线照过,流光异彩,有滚滚红光涌动。那龙一头扎进壁中,盘踞在王座上的只是包括龙尾在内的一小部分龙身,龙尾与双爪搭在宝座的靠背之上,显得有几分庸懒。龙体前边的大半段都凹凸起伏的镶嵌在王座后壁上,与殿壁上的彩绘融为一体,使整副壁绘表现出强烈的层次感,却没有任何令人觉得突兀的不协调。其构思之奇,工艺之精,都已至化境。世人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而王座与墙壁上的这条龙却是见尾不见首,好似这条中空的水银玉龙正在变活,飞入壁画之中。与龙身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壁画则展现的是献王成仙登天的景象,画中仙云似海,香烟缭绕,绵延的山峰与宫殿在云中显得若隐若现,云雾山光都充满了灵动之气。最突出的红色玉龙,向着云海中昂首而上,天空裂开一条红色缝隙,龙头的一半已穿入其中,龙身与“凌云天宫”的殿中宝座相连,一位王者正在众臣子的簇拥下,踏着龙身,缓步登上天空。王者就是献王,他身形远比一般人要高大得多,留着三缕长髯,身穿圆领宽大蟒袍,腰系玉带,头顶金冠,冠上嵌着一颗珠子,好似人眼,就是雮尘珠。画面的最高处,有一位骑乘仙鹤的老人,须眉皆白,面带微笑,正拱手向下张望,他身后还有无数清逸出尘的仙人,虽然姿态各异,但表情都非常恭谨,正在迎接踩着龙身步上天庭的献王。正中大壁画的角落边,还有两幅小画,都是献王登天时奉上祭品的场景,在铜鼎中装满尸体焚烧。前殿和后殿有一条短廊相接,廊中题刻,后半部分叫作上真殿,殿中碑刻林立,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