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此地,回首看瀑布出口处,是数十公尺高的一个自然形成的拱门,显得极为壮观。他们称这为龙门,而这个龙就是这洞中的平静水,在某种条件下变成一条巨龙了。
午饭时,分区陈金岭政委和张顾问设宴招待,拿出了他们自作的米酒和贵州特产的刺梨酒。饭后即启程赴贵阳。
贵阳城郊有许多不高的桂林风味的小山。有的像馒头、有的像草帽、有的像古代武士尖尖的头盔平放在逐渐开阔的原野上。人说贵州是“地无三里平”,然而在这贵阳坝子是不确的了。这里有一个县,名字就叫坝县。贵阳也不像原来设想的那么在群山的紧抱中,实际上也还是比较开阔的。
晚住在省军区招待所。室内没有卫生设备,我和秋华到服务社浴室洗了澡。
晚七时许,省军区焦政委、谢光顾问还有两名处长来看望。对我的访问作了安排。谢光同志对历史颇熟悉,又很热情。
拟在此处停留三天。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九月二十二日
上午由处长傅建斌陪同至花溪。先访问了一个在贵州参军的老红军,名宁震河。红军到达贵州,大批人涌入部队,补充了新的力量,这是我预定要写的,只是不能太一般化。第二个我们访问了总部手枪班长袁国才,说起毛、周、朱及刘伯承,他都在他们身边工作过。他今天热情坦率,可惜时间短,谈的细节还不够多。
这里省军区花溪干休所胡天启等招待我们吃了午饭。饭后要我题字,我写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相赠。
游了花溪,并看了蒋介石当年在贵阳时的住地。据说原来是木头房子,现在按原样改成砖石结构的了。里面不太大,摆了许多绒面沙发,后窗是花溪河,树木不少。门外有几株柏树。
进城后又看了当年王家烈的住宅,是一座堂皇的三层楼房。走廊上有圆拱形的装饰。有一座不太高的平顶山,名东山。是王家烈的妻子拟宴请宋美龄(遭拒绝)的地方,原来上面有一座庙,有两个尼姑,备有素斋。
下午休息,稍疲劳。
晚刘铭简处长来,他说同万式炯(王家烈的妻侄,团长,现为参事室副主任)已联系好了,准备明日下午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月二十三日
上午与省军区党史办的梁正贵同志谈。他是解放前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当了多年文化干部,曾参加编《星火燎原》。写过一个《四渡赤水》的话剧。他对这段历史很熟悉,四川人能摆龙门阵,谈了几小时,但可用的材料不多。
下午访问参事室副主任万式炯。他是国民党中将司令。是王家烈的妻侄,也是王部的亲信团长。他写了一篇回忆录,颇生动。今天特请他谈王家烈与其妻万淑芬等人物。他把王的事迹史与被蒋介石搞垮的历史谈得很具体生动,有些材料是可用的。敌方的一些将领也要深入了解并使之典型化。
晚看望蹇先艾同志,因陈明曾谈到向他约稿,为《中国文学》创刊作准备。坐了半小时返回。
九月二十四日
上午读四渡赤水材料。
下午由梁正贵同志陪同到贵阳城西南红军通过处。当年红军于四渡赤水之后,为了甩掉敌人,从贵阳、龙里之间二十华里地段通过,打了一个弯弯,直奔云南。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吓得丧魂失魄,极为狼狈,除调兵保护外,还赶紧保护机场,以便必要时逃脱。毛主席的这一指挥也像四渡赤水一样,是出奇制胜。
我们出了贵阳城,就是波浪式的起伏地。城外有一些不高的小山,和桂林式的尖尖山。我们走的这条公路,当年就有,不过不是柏油路,而是一些毛糙的土公路。
当年红军冲过这条公路时,是先卡住贵阳到龙里的两端。我们走出贵阳十九公里处就是黄泥哨,是个小村子,这是封锁贵阳的前哨阵地。再走不远,就是谷脚,骑着公路,约有二三十户人家。再向前走,有几个山头,正好卡公路,梁正贵同志介绍说,这就是“倪儿关”,当时有一个团的第二道阵地就在此处,我下车看了看,至今路旁边有一座不高的石碑,刻着“倪儿关”三个大字。从地形上看,当初红军选择这样的地形是很恰当的。随后我们又驱车看了距龙里十公里处的观音山阵地,这里骑着公路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村庄,上面有一块高地,以前有个小庙叫观音阁。这座高地也就是观音山了,这是当时一军团所控制的。据说,云南滇军的指挥官孙渡,不知城外有我军,他乘了一辆小车带着几个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