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2/4 页)
开,黄金遍地,下一步就看你们两位的门道了啊。”
这两位现在是淮右的大金主,他们背后代表的波斯胡商现在算是淮右最大的资金来源,除了寿州窑之外,波斯胡商们现在又把主意打到了茶叶上。
淮南之茶,在中唐之前,以光州为上,申州、舒州次之,老寿州的盛唐、霍山二县再次,蕲州和黄州最次,这是陆羽的《茶经》所记录的。
但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各地茶园因为人口流动和战乱的影响,有兴有衰,申州所产茶叶固然不错,但寿州,也就是现在盛唐和霍山所产茶亦是不差,只不过规模却不大。
随着霍丘和安丰、寿春三县纳入淮右控制,尤其是安丰和霍丘已经明确要建设成为日后的淮右粮仓基地,所以对于盛唐和霍山来说,其粮食生产的压力便没有那么大,而发展茶园,为茶叶外销输出也就成为了可能。
此次卡里姆和纳辛来寿州,除了为寿州瓷器而来,也还肩负着在光州和浍州输出茶叶这一任务。
“江大人,寿州瓷器固然是我等急需的,但是您也知道,西北之地苦寒,而西域诸国更是无茶不欢,对茶的需求极大,而且茶不像瓷器,那是每日必须,每年消耗巨大,所以若是这光浍二州能在此事上有所为,那自然是一大好事啊。”
面对粟特商人在河朔地区以及吐谷浑和契丹地区的渗透,大食商人在扬州、广州、泉州、潭州、江陵等地大肆扩张,波斯胡商已经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而现在淮右这一新兴藩阀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节 备战
江烽自然知道卡里姆和纳辛二人从浍州赶到寿州自然不单单是为了寿州窑开炉这么简单。
事实上关于光浍二州茶园建设一事也是二人早就向他提过了的。,只不过他一直未曾松口。
对于波斯胡商越来越渴望与淮右建立更为密切联系的心情江烽是能感受到的。
卡里姆和纳辛两兄弟如此豪爽大方的在寿州窑尚未正式复产时就慷慨的向淮右提供了借贷,帮助淮右纾解财政压力,这也博得了陈蔚的极大好感。
同时以两兄弟为首的波斯胡商们又极为豪奢的向陈、谭、黄、许、鞠等诸姓提供借贷,帮助这几姓进入霍丘和安丰招募流民、复垦旧田、开垦新田。
由于寿州瓷器的外销主要还要靠他们,郑家、管家也因为寿州窑而与他们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所以借此机会,波斯胡商们已经越来越和淮右的士绅巨贾们打得火热了。
“卡里姆,纳辛,你们的心思我明白,不过你们也知晓,对于我们淮右来说,当务之急还是得要保证淮右治下的老百姓得填饱肚皮,你们也看到了霍丘和安丰的复垦新垦所需人力很多,而盛唐和霍山那边或许的确是开辟茶园的好去处,但是人手问题却是难事,本来淮北贼乱,也为我们这边提供了不少流民,但安丰和霍丘所需尚不足,所以……”
“不,不,不,江大人,你说的这些都不是理由,我和纳辛亲自去霍山和盛唐那边看过,那边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适合种植粮食,在那里种植粮食产量会很低,像许多山丘地区,更适合种植茶树,人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你不能欺骗我们,我们并没有指望一下子就能开辟许多茶园来,我们只希望能先把原来旧有的茶园恢复起来,……”
卡里姆的胡子都要翘了起来,满脸不满,瞪着一双碧眼看着江烽。
他的口音里仍然带着些许外域口音,但是对江烽来说,大部分都属于关中官话的口音却比许多江淮土腔更为易懂。
很显然卡里姆有些不满意,但江烽的确有些推诿的意思,只不过他没想到卡里姆和纳辛二人居然已经亲自去实地踏勘过盛唐和霍山的茶园了。
被对方戳穿了,这让他有些尴尬,但他也不在意,这本来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江烽当然不会反对复垦茶园,但之前在未得寿州之前,盛唐和霍山仍然要以种粮为主,那是耐以生存之物,待到灾荒来时,茶叶不能当黍麦,你出再高价也未必能买到粮食。
不过在拿下寿州之后,形势已经有所变化。
现在淮右全力以赴的恢复和新垦霍丘和安丰以及寿春三县的良田,同时也开始修复以芍陂为中心的水利灌溉体系,就是要为未来可能连续三年的干旱做准备。
守着芍陂和三县肥田沃土,江烽有把握支应起整个淮右的粮食保障,哪怕再涌入几十万流民,他也不惧。
当然,对于卡里姆和纳辛他们的急切,他自然要拿捏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