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所以,任何一方的稳定都必须以另外两方面的稳定为前提;换句话说,任何一方的稳定,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状态,而且要考虑和适应另外两方面稳定的需要,而这一切又都必须在创造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为此,中国把改革和发展,包括政治建设,都置于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路线和行动原则之中。基本路线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的兴国之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国的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强国之路。这个基本路线犹如一个大锚,保证了中国这艘大船的稳定。至于行动原则,就是时刻强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有机统一,以便实现统筹全局,把握过程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基本路线和行动原则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奠定了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取向、发展进程和行动原则,以保证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以政治稳定创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显然,这种政治稳定不是固守,而是发展;不是静态,而是动态。因为中国发展的使命要求这种政治稳定在创造发展全局稳定的同时,还要创造出两大活力:一是党和国家的活力;二是人民群众自主创新和发展的活力。基于活力的要求,这样的政治稳定必然是在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中实现,即在政治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基础和空间,同时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在能为政治创造基础和空间的良性互动中实现。这必然对政治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四,创造有序的可持续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取向都聚焦于发展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体来说,就是从中国既有的制度出发,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增强*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来满足不断提高的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制度的巩固和*生活的丰富。既然是在坚持既有*制度基础上发展*,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发展*,那么中国的政治发展就必然是有目标、有根基、有领导的发展,这种发展具有内在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至于作为直接推动政治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始终都坚持稳妥推进的原则。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做了全面的概括: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15)
中国30年的政治发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并由此形成了其特殊的发展形态、格局和原则。很难从价值上对其作出好与坏的简单评价,但就其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整体效应来看,任何人都无法作出中国的政治发展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背道而驰的结论。而且,从世界大国成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中国30年政治发展所创造的政治效应,在整体上是积极的,符合这个国家成长所在历史方位对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
要遵循政治发展的自身逻辑
对后现代化国家发展来说,其发展同时面临着现代化和*化两大任务,因此,如何解决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考验着这些国家的战略水平、发展能力与治理质量。中国30年发展从本国实际出发,结合现代化和*化的基本规律,走出了一条有效政治创造有效发展的道路。过去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适合中国,但其意义和价值不限于中国。从中国的30年实践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样的道理:*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但能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化,一定是既能带来政治进步,也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成长的有效政治发展。
虽然在过去30年发展中,我们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大局中为政治发展寻找了合理的定位,并使其发展与整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