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大国的崛起
如果说这个国际体系是单极的;它对崛起的大国意味着什么?作为国际关系中力量对比分布的某种相对稳定状况的概括;国际体系主要表现为单极体系、两极体系和多极体系三种情况。这三种体系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不同;对崛起国家的发展机遇的影响也不同。
总的来说;国际体系对大国崛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列五个方面:一是“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敏感度;二是“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容忍度;三是“极”国家制约非“极”大国的能力;四是单极体系下其他大国的行为方式;五是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和崛起国家国内政治的走向。在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敏感度最高、容忍度最低和制约能力最强。此外;单极体系下;其他大国在处理与“极”国家关系时一般采取规避风险、而不是势力均衡的政策。最后;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和崛起国家内部政治走向使处理双方关系异常复杂和困难。所有这些都对崛起国家的和平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4)
(一)敏感度
在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中;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敏感度最低;两极体系下高些;单极体系下最高。多极体系内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极”国家。由于其他“极”国家的存在;“极”国家首先需要防范的是这些“极”国家;而不是非“极”国家;所以;非“极”国家的崛起一般不会很快引起“极”国家的关注。此外;由于“极”国家不止一个;所以;“极”国家对外部威胁的注意力非常分散;连对其他“极”国家都无法做到全心关注;更不用提崛起国家。再者;在多极体系下;非“极”国家通常都依附于一个“极”国家;所以;“极”国家一般不会把非“极”国家的崛起看作是一种单独力量的崛起;而是更有可能将其视为“极”与“极”之间力量此长彼消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崛起的国家在己方;一般会将其崛起视为于己方有利的发展;如果崛起的国家在彼方;会将其崛起看做是彼方势力的增长;而不是将崛起国家视为一种单独力量的增长。所以;一般来说;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的崛起不敏感。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崛起就没有引起其他“极”国家的充分关注。
两极体系下有两个“极”国家;它们对非“极”国家崛起的敏感度与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崛起的敏感度比较相近;主要区别是程度上的不同。首先;两极体系下;“极”国家最需要防范的是另外一个“极”国家;不是非“极”国家。其次;“极”国家在与另外一个“极”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把非“极”国家的崛起看做是一种单独力量的崛起;而更有可能将其视为“极”与“极”之间力量此消彼长的一部分。冷战时期;美苏对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就不甚关注;直到冷战结束;才有人惊呼德日是冷战真正的赢家!
单极体系下只有一个“极”国家。与多极和两极体系的情况相比;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崛起更加敏感。首先;由于没有其他“极”国家需要防范;所以“极”国家有可能将注意力放在非“极”国家的崛起上;而且;一旦认定哪个非“极”国家的崛起对其地位有可能构成挑战;便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该国。此外;由于单极体系中不存在其他“极”国家;所以“极”国家也不会将非“极”国家的崛起看做是“极”与“极”之间力量此长彼消的一部分;而更可能将其崛起看作是一种单独势力的增长;并视之为对自己的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虽然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防能力与美国相比仍相当薄弱;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却异常敏感。当中国国防开支仅是美国国防开支的零头、美军和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水平差异极大的时候;美国军方就已经把中国列为首要潜在的竞争对手了。
(二)容忍度
容忍度主要指的是对事态发展接受的能力;容忍度的强弱与国家间实力的差距成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讲;“极”国家与非“极”国家之间实力的差距越大;“极”国家的安全感越强;接受非“极”国家崛起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国家间实力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绝对差距;即国家间实力对比的状况。二是“极”国家与非“极”崛起国家之间的相对差距;即有关国家和其他国家关系相互作用后的差距。如朝鲜战争期间;虽然美国与中国之间实力对比的绝对差距很大;但由于中国与苏联结盟;美国与中国之间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