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那简陋的茅屋前,从柴垛旁掂起把斧子劈柴火。
千里路始于足下,军民鱼水情来自点滴培养。
狼窝沟乡亲救回自己,那就从最基本的事做起,回报这份恩情吧!
这山沟沟里,指望什么过冬暖气,无异于痴人说梦。
每年秋季准备的大堆木材,便是用来劈柴烧炕,对付寒冬的燃料。
有劈柴经验的人,基本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力气活。
劈砍之前,要看准树木的纹路,否则任你力大如牛,劈上十斧八斧也不一定能把一段原木,给劈成适合烧炕的劈柴。
在原来时空,某次深山训练借住老乡家,几个战友帮着劈柴。
本以为,凭借各自健壮的体格、同样的利斧,一定能够胜过瘦弱的老乡。
谁知任凭如何使劲,还是逊色不少。
老乡善意提醒:光凭傻劲是木头折腾你,瞧准纹路就省劲了!
事后,头儿借机引申说,体格、利斧只是看得见的实力,善于瞧准纹路是看不见的能量、智慧。
实力与智慧相辅相成用好了,足以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故而说兵锋无形。
当时并不明白,这劈柴与兵锋能扯上什么关联。
随着重斧抡起落下,一根根看似结实的木头应声而开,吴毅找着手握重狙一发发扣发的畅快劲。
心里头乐呵着:“嘿,找准敌人命门,绝不拘泥形式!”
小鬼子之所以能一次次吃定咱们国家,正是其处心积虑摸透咱们不少人嗜好窝里斗、记吃不记打的劣根!
一场惨胜的抗战,过去不过短短几十年,好些出生入死的亲历者还健在,网络间已是信口雌黄的言论充斥。
某些所谓智者人士,出于某种见不得人的阴私,往往假借“重新认识正面战场”之名,罔顾事实、恬不知耻地诋毁敌后游击抗战方式。
却不知道用他们自吹自擂“高智商”的脑瓜子去想想,单凭咱们数千年来积累的智慧,怎么就沦落到鬼子杀到家里来的地步?
正是这类傻子偏装智者的孬货过多,而且确实有点像老蒋那样!
要么畏首畏尾不敢抗击侵略者,甚至连暗中准备都不敢、不知、不想去踏实地做,也不许别人去做。
要么脑门充血,愣头愣脑拿劣势装备的部队、挑选准备不足的时机、为了虚妄的面子,跟处心积虑、武装到牙的敌人一线拉开死磕硬碰,美其名曰“会战”。
杀敌八百自损三千,不自取其辱才怪。
………【第四章 老枪】………
人都是有对比心理的,一旁的狼窝沟人也不例外。
他们一开始看到,吴毅一会儿愁眉不展,一会儿眉开眼笑,心里都捏把汗。
这会儿,看到他挥斧劈柴的熟练劲,算是长嘘一口气!
觉得这自称叫吴毅的娃,既不疯也不傻,看样子还是个勤快的农家娃!
今后过日子,指定不下于孟家那东北军伤兵林道成!
他们的感觉,很快就得到验证。
吴毅劈着柴火,觉得斧子忒钝,想找块磨石磨一磨,却瞥见堆放工具的角落,似乎有根双管枪筒子。
小心地搬开屋角杂物,扯出来一看,居然真是根古董级并联式双管猎枪。
虽然木托没了,还有些上锈,但掰看看,开机巢还是好好的。
重新卡上,分别试试左右两个扳机,纹丝不动,心知是卡笋问题。
自己那个号称无所不知的网络世界,尚且有不少人以为双管猎枪就是体育用枪,或是雷明顿、温切斯特等大公司战后研制的狙击类用枪。
殊不知,双管或单管猎枪,早在后装枪发展伊始,就已是欧美各国大量流行的民用枪支。
有点实力的家族,多半会依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样式。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积贫积弱的中国是洋人的天堂,更是有“万国武器试验场”的尴尬之称。
各类枪支出现在冀东这样的民间枪库,并不稀罕。
号称拥有民间枪支二十余万的冀东,要是没有这类古董枪,那才是怪事!
比如现在看到的这支古董,既没有铭文标明生产厂家,也没有什么特殊标记。
兴许就是哪位兴致勃发的洋人带到中国来,又为某个有兴致的国人所得的、寻常的枪支而已!
真要犯考古癖,也没招!
谁也不清楚那位洋人,属于哪国、哪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