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页)
2 月 4 日,他们在蒙哥马利过去的作战指挥所宗霍温见面。艾森豪威尔要蒙 哥马利谈谈对目前指挥系统的意见。蒙哥马利说,他对目前的指挥体系感到
满意。艾森豪威尔听后非常高兴。
3 月 1 日,艾森豪威尔再度访问蒙哥马利,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关于“不 要”特德而“要”亚历山大的事,统统告诉了蒙哥马利,并要他谈谈自己的
看法。蒙哥马利说:
“一、盟军已渡过了惊涛骇浪的困难时刻。 二、而今已风平浪静,战争结束的曙光就在眼前。 三、若目前任命亚历山大为最高副统帅,会使美国方面某些人士牢骚
满腹,又会刮起一阵风暴,把原来那些分歧又都重新提出来。 四、为了把事情办好,应不惜一切代价,堵塞产生分歧的源头。我们
快要取得对德作战的胜利了,亚历山大还是留在意大利为好,让特德以最高 副统帅的身份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艾森豪威尔完全同意蒙哥马利的见解。
3 月 2 日,首相丘吉尔来到蒙哥马利的指挥部,于是蒙哥马利向他汇报 了他同艾森豪威尔谈话的经过。首相听后不怎么高兴,立即到艾森豪威尔那 里去了。3
月 11 日,首相致函蒙哥马利称:“事情已经结束。”
盟军全线逼近莱茵河后,便准备强渡莱茵河。蒙哥马利为第 21 集团军 群强渡莱茵河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在开始制定渡河初步计划时,蒙哥马利就
是把渡河作为最终打败德国人的开端来计划的。一向以小心谨慎著称的蒙哥 马利,此次尤其如此。
其原因是:第一,如果要渡河,他决心做到不仅确有把握渡过去,而 且还要大大向前推进。第二,除了他那时时萦回于脑际的从北面直捣柏林的
想法外,他还有一些政治因素需要考虑。英国的目标是确立其在德国北部的 存在,解放荷兰、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在俄国人向西渗透之前占领波罗的
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所以,他不仅要确保成功地渡过莱茵河,而且还要保证 部队跟得上,站得住,这样才能把英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即其部队)放到棋
盘的正确位置上。
为了确保强渡莱茵河万无一失,蒙哥马利把欺骗的技巧运用到无与伦 比的境地。
他做到了在伪装的掩护下,将大量人员、装备运到暴露的沿河一线而 不被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阿拉曼所用过的办法的重演:让敌人知道
进攻点,但看不见进攻者。下述统计数字表明蒙哥马利当时所必须解决的问 题:11。8 万吨各种各样的供应物资必须秘密屯集;发起进攻前的第一周中,
662 辆坦克、4000 辆装甲运输车和 3.2 万辆其他车辆必须大部分在夜间进 入阵地;皇家海军的 36
艘登陆艇也要通过欧洲大陆的公路运来。美国集团 军屯集了不少于 13。8 万吨弹药。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在阿纳姆发生过的皇
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直接支援方面的错误,需要就 3 月 24 日上午从 英格兰飞来的英国第 6 空降师和从巴黎地区飞来的美国第 17 空降师的空降
作出复杂的安排。3 月 23 日夜间,当 3500 门大炮向莱茵河对岸轰击以掩护 蒙哥马利精心筹划的突击时,上述一切都已顺利完成,其他许多辅助工作也
进行得十分协调。当然,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一决定性因素,这种协调肯定 会遭到破坏。只有引起敌人的注意,才更容易欺骗敌人。
在横渡莱茵河前,蒙哥马利对部队的后勤状况作了一番检查,情况良 好。汽油、武器弹药和粮袜供应均极充足。部队健康状况极佳,发病率平均 每周每千人不到
6。75 人。整个冬季战役中,患战壕足病的总共才 201 起。3 月 23 日,蒙哥马利发布致集团军群全体官兵的信。当天晚上,蒙哥马利以 美第 9
集团军为右翼、英国第 2 集团军为左翼,在莱茵贝格到雷斯这一宽大 正面上强渡莱茵河。加拿大集团军则在雷斯以北的左翼执行重要任务。
3 月 23— 24 日的强渡莱茵河,是英军最后一次将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 和成千上万的士兵投入一个以英军占优势的有限战场作战,是蒙哥马利作为
一个统帅的光辉杰作,也是那些在他指挥下忠诚战斗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