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页)
胡宗宪与戚继光论道切磋,发现戚继光是个军事天才。便推荐戚继光到王忬军中的浙江抗倭前线去历炼一下。于是,戚继光便带着胡宗宪的推荐书,打算到王忬军中做一段时间“实习生”。
抱着狠狠打击倭寇的抗倭热情,戚继光踏上他的抗倭征途。
苍茫大地,原野山丘高低起伏,灰蒙蒙的远山好象龙蛇起舞,延绵曲折。宁波城外,随着太阳西沉,时间和空间也象海水一样骤然降至冰点。
冰冷的北风,侵凉切骨,几乎冻裂石头,却阻不了戚继光坚定不移南下的步伐。戚继光心中正升起一股扫荡东海群寇的壮志豪情,如炉膛通红的抗倭怒火燃起戚继光无限斗志,让置身在冰凉彻骨冬天中的他也感觉不到一丝寒意。
戚继光紧握手中玄铁钢枪,驾的一声长吁,骏马如飞,踏破黑夜,践碎积雪。
玄铁钢枪长一丈,通体为玄铁所制,色如煤炭,枪头塑成镏金虎头形,虎口吞刃,锋锐无比,传说可破数十重坚甲。枪头下悬挂一缕红缨,如美人飞扬的秀发,挥舞迎风时显得如龙须飘动,倍增玄铁钢枪肃杀之意。
戚继光打算用这玄铁钢枪刺穿这寒透人心的这冰天雪地,挥舞他那怨气冲天的热血激情。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代价的,强盗们必须为自己杀人放火的行为负责,并为此付出代价。倭寇们,你们别得意,不要高兴过头,丫的,让我戚继光来陪着你们玩两招。让我戚继光来给你们上课!
几天前,上万余官兵人马浩浩荡荡驶向烈表山剿倭,倭寇没有杀掉几个,大明官兵却死了数千。窝囊啊!任何一个有血性的大明将官都受不了这个窝囊气。戚继光对倭寇这样屠杀大明官兵的暴行感到无比愤慨,他决心对倭寇进行报复,为五千名冤死海底的灵魂洗涮耻辱。
倭寇虽然能征善战,但我大明官兵也不是省油的灯。我大明天国地大物博,能人志士,所在都有。戚继光认为他自己就是那个能人。他出马剿倭,不战则已,战则必须完胜。他有把握才能出击,正如兵书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必须搞清楚倭寇的实力,为了刺探倭寇兵力布置情况,戚继光他愿意作开路先锋,冒险到敌人前沿阵地进行火力侦察。
戚继光挥舞着手中玄铁钢枪,这支钢枪在他手中将成为无数倭寇的噩梦。是让倭寇感到恐怖的时候了,让玄铁钢枪把倭寇全挑起来,让倭寇狂跳死亡之舞吧。年轻的戚继光思潮如海水般澎湃起来,尽情畅想他的远大前程。
倭寇在遇上戚继光之前所遭遇的明军,都是豆腐脑性质的,一碰就碎。现在倭寇终于碰上抗倭名将戚继光了,啃上硬骨头。不过此时的戚继光,还是个没承袭他父亲戚景通职位的毛头小伙,尚未成名。这是他第一次惊艳登场。不过经此一战,他就功成名就了。
戚继光找到明军主帅王忬,向王忬建议对倭寇进行潜袭战,请王忬给他一支敢死队。
“——谁不怕死?跟我来!”戚继光发出那个时代最强的抗倭声音!
第八十七章 五个死囚
——谁不怕死?
答案是所有人都怕死,别看早些时候江南诸将一个个急不可待要求王忬出兵剿灭烈表山上的倭寇,可他们一旦在倭寇手下吃亏,就立即蔫了下来,变成毫无脾气的软蛋。象一个断掉手脚瘫倒在床的病夫,身上的勇气和斗志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中国人向来惯以人多势众来衡量强弱对比,人多时候,信心百倍,勇不可挡;人少时候,丧失信心,没了脊梁,不战而降,乖乖做顺民奴才。人多确是给人予以安全感,但不一定能打胜仗。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惨败无不是在绝对优势的人数之下。远的如曹操赤壁遇周郎;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还不是被也先两万轻骑兵打得溃不成军?);近的如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刘泽清黄河渡口之战;还有共党与国军的三大战役,人数众多的国军兵败如山倒。如此看来,就可以看出依靠人海战术不一定能赢。丧失了信念与组织的军队从来都是不堪一击。
与中国人打仗通常依赖人多的习惯相反,倭寇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武士精神及文化崇尚以少胜多的精神,在信心与视死如归之心的引导下,人的能量会成倍释放与增长。无论是抗击元寇的镰仓武士,还是在后世主宰亚洲的太阳旗侵略者,人数从来不占优势。
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深谙兵机戚继光尤明此理。尽管当年戚继光血气方刚,还是个小毛头,但身上并不缺乏担当事体的勇气,作为武士他并不怕死,也敢用性命去换取功名富贵。
王忬不敢出兵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