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第1/4 页)
大生产运动使得军队积极参加生产,改善了物质生活,许多部队实现了粮食、被服和其他日用品的全部或部分自给,由于军队努力生产,收入增加,使人民的负担也大大减轻。还使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胜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支持敌后长期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数据,绝对没有掺杂任何水分,而且这还只是很少一部分部队创造出来的财富和经济效果。
现在马铮准备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大生产运动的规模提高到史上无法比拟的一个程度,所以他坚信这场由中央主导的绥察军区主持的大生产运动绝对会取得比史上更加辉煌的胜利的。
马铮在延安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参加任何政治活动,半个月之后马铮又静悄悄地返回了塞北,这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延安之行成为了后世史上很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世史学家对于马铮这次延安之行进行了研究,但是却都没有找到关于主席与马铮元帅之间交流的任何文字性东西,只是大致可以根据之后几年的绥察军区的活动以及中央的一些方针政策判断出他们之间谈话的大概内容,其核心肯定是和振兴边区经济有关。(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三次近卫内阁(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三次近卫内阁(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回到归绥之后,马铮当即召集全军区高级军政干部开会,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军区的任务,将部队训练和休整当做了今后最主要的任务来抓。
其次军区要调一部分警备部队到延安参加大生产会战,并且还要加大对边区经济的支援,保证大生产会战的胜利。另外,军区还要不惜一切代价组建新部队,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将军区的部队扩编到六十万以上。
会后马铮又向党中央以及八路军总部发了一封请求电报,请求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能向绥察军区提供一大批军政干部,支持绥察军区的新计划。
对于马铮提出的两年内绥察军区兵力达到六十万的目标大家都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现在绥察军区上报延安军事委员会的部队人数为28万,距离六十大军还有32万之多,不管是主席还是朱总指挥都不认为马铮能在两年内组建起一支六十万大军。
但是尽管如此,党中央还是答应了马铮的请求,将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参谋长曹里怀、政训处主任莫文骅在内的125名军政干部调任绥察军区,具体职务由绥察军区党委干部讨论决定。
由于调动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尤其一部分干部隶属于新四军,现在还在皖南打游击,没有一两个月这些军政干部是无法赶到归绥的,所以趁着这段时间部队还可以好好休整一番。
此时整个绥察军区都很消停,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除了大战之前撒出去的那几支特战队还在敌占区与日军玩躲猫猫之外,就只剩下调往东北地区的那个步兵旅还在同关东军在大山里交火,剩下的部队都窝在自己的地盘上舔伤口,毕竟前段时间的大战各师旅都损失不小。
安顿好北方的事情之后,马铮随即动身南下,并于9月22日抵达山东聊城,回到了山东军区。
此时的山东军区也已经完成了整合,尽管部队还是那么多,三个师六万余人,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磨炼和战斗,所有部队的武器装备都完成了统一换装,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和新式军装,看起来颇有一股子精锐的意思。
而且在谢文生等人的主持下,沂蒙山区里的兵工厂也建起来了,尽管只能生产步枪和简单的弹药,并不能生产火炮,但是产能都还不错。
鉴于部队现在控制的地盘还是太小,而且鲁西和鲁南之间的通道并不是很安全,随后马铮召开军事会议,效仿绥察军区,将整个山东军区划分为鲁西、鲁南、鲁中以及胶东、渤海五个军分区,随后除了将山东独立师一旅留守沂蒙山区后,其余的部队分别被派往各个军分区开辟根据地。
与此同时,马铮又从整个军区抽调了15个连和22个排,以连排为单位开赴各地独立发展。还是那句话,多大的能力座多大的椅子,一年的时间,谁能将部队扩编到团谁就是团长,要是扩编到了旅那就是旅长。
马铮这边游刃有余,发展势头良好,相比而言日本方面就要悲惨得多了。
从40年年初到现在这大半年的时间日军一共进行了两次大战,一次是长沙会战,另一次则是针对马铮所部的大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