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这个节目现在已经没有了)开始的。在这一年中,我的精力和体力透支都到达极限。每天两档直播节目,白天说中文,报道国际资讯,晚上说英文,传播中国声音,在两种状态中来回切换。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实践,而后至今,我将“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作为自己一生都要做的事,无论身在何方。
我对新闻的理解如果用一句古诗来概括,应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因如此,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各个媒体因为持有不同的态度、立场、关注对象,才呈现出风格迥异的报道内容。
2008年9月,雷曼兄弟濒临破产,山雨欲来,《经济半小时》和《经济信息联播》准备联手打造一个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我们的初衷是做一个负责任的电视财经媒体分内的事情,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资讯、更多的角度。意外的是,这档节目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为央视财经频道增加了40%的观众,给中国人做了一次关于金融和经济的知识普及。
对于我和我的同事,那是一段特别的日子。观众每天在荧屏中看到的是我,背后是同事的默默支持,他们每天很早就开始开策划会,24小时连轴转,很多人干脆住在台里。
我的付出远远不算最多,白天做一些专访,晚上做直播,但我却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一些好处:第一,更多的人知道了我的名字,以后订机票或酒店,可以省却一些麻烦,以免被念成姓肉、姓丙或者姓内;第二,《直击华尔街风暴》102天的连续直播,对于我的专业素质,是一次强化提高。
节目每天直播135分钟以上,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承担着很重的任务,不断接收和整理信息。在观众看来,似乎和录播没有太大区别,一切都早已安排好。其实就在我的正上方,导播室像厨房一样乱成一团。所有人都在焦急地大喊:“出来没有!”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请他们把门关上。好在,我有过多年直播经验,还算懂得如何自我调节,处变不惊。
直播之“乱”,在于随时调整内容,比如20:45节目正式开播,但5分钟或10分钟以后播出的内容都还是未知数。镜头随时可能切到欧洲或美国,与央视驻欧洲记者站、美洲记者站、日本记者站实时连线。我们还独创了“华尔街观察员制度”。每一场直播都有惊险发生,技术问题也是在所难免。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就是世界上所有新闻媒体的工作常态。
23、幽默赢天下
跟西方社会打交道,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认同,靠的是各种游说和演讲。奥巴马,五年前的一个“大居委会主任”(munityOrganizer,原意为社区活动家),五年后当上总统,一路上全凭一张嘴说。说服自己党内成员推举他,说服尽可能多的选民支持他,说服别人希拉里不如他,直到今天,还在不断说服美国老百姓相信他。
西方人习惯的语言风格之一是幽默。高级的幽默需要睿智,也需要自信和气量。在华盛顿,政治圈的朋友之间开玩笑会说:“你严重伤害了我的感情。”据说这话的出处来自中国。在外交场合,我们给人的印象是,中国人的感情特别容易受伤害。
几年前,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中国外交论坛”与网民交流,一位网友问他:“如果别人说你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他从容回答:“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是一位山东农村的普通女性,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
幽默的李外长,感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个小故事后来广为流传。设想如果是在国际场合,这样的回答能给中国加多少分?
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儿子2008年5月从耶鲁毕业,他应邀出席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最后一句话挺有意思。他说:“我儿子毕业前夕,一个社团邀请他参加裸体聚会(NakedParty)。”观众大笑,布莱尔故意停顿了一下,“在这里,我要感谢耶鲁社团对他发出这样的邀请,也感谢我的儿子,因为他没有去。”
陆克文也很幽默。2008年访华期间,他在北大全程用中文演讲,开场白就是:“女士们,先生们……学生们,你们为什么都在这儿呢?不上课?功课都做完了吗?”台下那些被学校组织来捧场、肩负着“提问任务”的学生哈哈大笑。紧接着他又说:“校长刚才说我能说流利的汉语,这是客气话,我的汉语越来越差。中国有个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谈到即将到来的北大110周年校庆,他又有几分顽皮:“北京大学的历史真是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