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957。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01。9亿立方米(巴塘站)。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千百年来,万里长江第一弯使古今中外到过此地的人都困惑不解,即便是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江民们也不知道这弯是怎样形成的。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河流,无不是弯弯曲曲的。为什么所有河流都会是弯曲的呢?是由于河水对两岸的侵蚀造成。侵蚀程度的不同会造成河流弯曲程度的不同。大部分河流总是一条条十分平滑和缓的曲线。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有的河流在它的流程中,可能会产生十分突然的拐弯,金沙江上的大拐弯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关于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万里长江第一弯”,科学工作者通过对金沙江的河流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下面一些推断。
一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看法是,从前金沙江和怒江、澜沧江等一起并肩南流,并没有今天的大弯。在流经它们东面不远的地方,另外存在一条由西向东流淌的的河流,暂且叫它“古长江”。急湍的古长江水不断地向西伸展着。时间一长,终于有一天,古长江与古金沙江在石鼓村附近相遇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长江地势比古金沙江要低,所以滔滔的金沙江水受到古长江谷地的吸引,自然掉头向东。于是,金沙江就成了长江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在地貌学上叫“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的意思是说一条本来流得好好的河流;被另一条毫不相干的河拦腰斩断,把它掠夺到自己的怀抱里。人们认可“河流袭夺说”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今天的金沙江石鼓大拐弯的南方,也就是人们认为的当年金沙江流过的地方,真的存在一条小小河流——漾濞江。
漾濞江的源头与石鼓的距离相隔不远,那里还有一条宽阔的低地。这里虽然没有河流,可清晰的轮廓告诉人们,那里是一种河谷的形态。袭夺说的支持者们认为,古金沙江被古长江袭夺以后,江水虽然被古长江袭夺而去,但是,当年的河谷还在,并且在古口金沙江的下方,仍然残存着一条小河——漾濞江,那也是古金沙江的遗迹。
但是,也有人认为大弯的形成与地壳断裂有关。他们认为今天的金沙江所以会发生这样奇怪的拐弯,与当地地壳断裂有关。他们发现在石鼓以下的虎跳峡是沿着一条很大的断层发育起来的。金沙江在它流淌的过程中,碰巧遇到这条断层,河流不得不来了一个大拐弯。
不管袭夺也好,还是沿着一条断裂带流淌的也罢,当时留下来的遗迹,已经被无情的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了,再也无法考证了。所以,这两种意见争论了许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看法。
………【73、钱塘潮涌有无规律】………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位于北纬30度至31度之间。从天文因素来说,南岸湾口附近属非正规半日潮,其余部位的潮汐均属半日潮,即一日有两次潮汐涨落,每次涨落历时12小时25五分左右,两次涨落的幅度略有差别。
因此说“一年一度钱江潮”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这种说法容易给不了解真相的人一个错觉,以为钱塘江潮一年只有一次观潮的时机。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每个月都有两次大潮汛,每次大潮汛都有三、五天适合观赏涌潮。
阴历每月有两次大潮汛,分别在朔(初一)日之后两三天和望(十五)日之后两三天,而在上、下弦之后的两三天则分别为小潮汛。每年阳历3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太阳偏向北半球时,朔汛大潮大于望汛大潮,且在大潮期间日潮总是大于夜潮;而在9月下半月至次年3月上半月,太阳偏向南半球时,情况正好相反,朔汛大潮小于望汛大潮,大潮期间的日潮也总是小于夜潮。越接近春分和秋分,这种差异越小;愈接近夏至和冬至,这种差异愈大。就全年而言,则以春分和秋分前后的大潮较大。至于这两个时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