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商场不采取降价措施呢?什么因素能让商场不使用“便宜每一天”这类毫无意义的文字来欺骗消费者呢?答案是,尽管大多数人并不去比较各家商场的价格,但是每一位零售商心里都明白,有极少数人会去这样做。而且,如果他们发现什么偏差,如一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促销活动,他们就会采取一些行动来应对。如果一家商店在销售上玩弄太多花招,就会被这极少数人识破,他们会去有关管理部门投诉,并且提醒自己的亲朋好友和熟人别再光顾那家商店了。市场之所以对顾客讲诚信,是这些人在发挥作用。从首次提出顾客中存在这样一群人以来的10多年,经济学家始终努力对他们进行研究。经济学家们发现,这类人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及各种社会、经济组织里。他们有“价格警戒员”的称号。另外一个更常见的称号是“市场内行”。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3)
琳达?普赖斯是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营销学教授,也是内行研究的倡导者。她对一些内行进行了访谈,并把访谈过程制作成录像带。在其中一盘带子上,一位衣着考究的男士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购物方式。下面是他讲述的一个片断:
因为我总是密切关注着报纸财经版上的消息,所以我能看出一些商品的价格走势。咖啡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0年前,首次出现咖啡危机时,我就已经一直在关注巴西的霜冻天气,并思考这种天气对咖啡价格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所以我决定要多买一些咖啡储存起来。
访谈进行到这里时,此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最后一共大约储存了35罐到40罐咖啡。我买入的价格很低,3磅一罐的是美元,也有美元的……如今,3磅一罐的咖啡售价大约6美元。我觉得做这种事情很开心。
大家注意到他的执著程度了没有?他竟然还记得10年前自己购买咖啡的价格,而且能精确到美分的程度。
但是,内行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收集信息。他们并不是仅仅关注尽可能少花钱买咖啡的办法。他们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旦发现了这种办法,他们就想把它散布出去。普赖斯说:“一个内行能掌握许多不同产品、价格、商场的信息。他常常喜欢主动与消费者讨论这些情况,并且喜欢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回应。他们在商场里助人为乐。他们对商家的赠券大加否定。他们乐意带着大家购物。他们有时购物也是为了大家……被他们否定掉的商家优惠券比常人可能得到的要多出4倍。他们把公众与市场联系到了一起,各种市场信息他们烂熟于心。他们知道各家零售商场洗手间的位置。这些都是他们要掌握的情况。”他们不仅仅是专家。作为一个专家,谈到价格,例如:“谈论汽车,这是因为他自己就很喜欢汽车。但是他绝不会因为你喜欢汽车,而且想要帮助你决策才谈论汽车。市场内行就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与别人谈话是出于社交动机。”
普赖斯认为,一半以上的美国人都认识一位内行,或者认识某个性格接近内行的人。实际上,她提出这一概念是因为她自己在研究生院读书时遇到过这样一个人,此人深深地印在了普赖斯脑海中,以至于他的个性成了现在营销学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内容。
普赖斯说:“我在得克萨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当时我却遇到了一位绝对内行,他是犹太人。那天是复活节,我正到处找着买火腿,正好遇见他,就顺便向他打听一下。他说:‘你知道我是犹太人。我告诉你,这是你应该去的熟食店,这是你应该付的价格。’”普赖斯回忆到这里,开始放声大笑。然后说:“大家应该去拜访一下他。他叫马克?阿尔珀特。”
7
马克?阿尔珀特50多岁,身材修长,精力充沛。他一头黑发,鼻梁高耸,眼睛不大,但却炯炯有神,仿佛满是智慧。他语速较快,表意准确,而且带着绝对权威的口气。他是那种不会说昨天天气炎热,而只会说昨天最高气温为30℃的人。他不走着上楼梯,而是像小男孩一样跑着上楼梯。他给人的感觉是,即便到了他这种年龄,他还是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如果你送给他一套儿童智力玩具,他会马上高兴地就地坐下来,拼凑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14)
阿尔珀特在中西部地区长大,他的父亲是北明尼苏达州第一家减价商店的经营者。他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如今在得克萨斯大学工商学院任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